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9)
期刊文章(191)
学位论文(12)
图书(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4)
宗教集要 (120)
地方文献 (32)
地方风物 (7)
非遗保护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3(31)
2012(40)
2011(40)
2009(30)
2007(10)
2003(7)
2001(10)
1995(6)
1993(2)
196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3)
天天新报(2)
新民晚报美国版(2)
新民晚报(2)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
苏州杂志(1)
劳动报(1)
上海文汇报(1)
中国电视戏曲(1)
扬子晚报(1)
在经商活动中实现的境界
作者:陈颖  来源:现代哲学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的境界  经商活动  义利之辨  人生境界  徽商  商业活动  陆九渊  从事商业  自动机制  以义为利 
描述:在经商活动中实现的境界
论王守良知说的形成
作者:林恒森  来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守  王学  致良知  本体  知行合一  陆九渊  中国哲学史  学说  心外无物  心学 
描述: 中国哲学史上往往以“陆(九渊)、王(守)心学”连称,然而陆、王在哲学史上的境迂则大不相同。陆九渊之学说未满百年“其说已泯然无闻。”(《宋元学案》卷五八);而王守在有明一代则开了另一种气象
宋仁宗广开
作者:李毅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仁宗  范仲淹  王安石  司马光  包拯  吕夷简  皇帝  苏轼  中进士  博采 
描述:在皇权大于天的封建社会里,皇帝的人品、性格等等的好坏,决定着亿万百姓生存状态的好坏。现在看来,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冒险!
“克己复礼为”的因果必然性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张自慧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周公  儒家  周礼  克己复礼 
描述:人们通过"克己复礼"可以达到""的境界。"克己复礼为"的命题同样适用于今天的中国和世界,它将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类全球伦理的建立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二程对“”的解析和定义
作者:黄锦君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程  解析  程颐  文化研究  仁者爱人  王安石  天理  儒家  道德  解释世界 
描述:定位。
《四部讹》研究
作者:李鹏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四部讹》  胡应麟  辨伪 
描述:皆有对《四部讹》的研究,但都疏于对其辨伪思想的说明。而思想指导实践,胡应麟能有前人所不及的辨伪成就,当是有正确辨伪思想指导的结果。笔者认为“求真”的辨伪思想,不仅产生了正确的辨伪态度保障着辨伪工作
文武双全 身求善
作者:王鑫彪   来源:黑龙江经济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武双全 身求善
魄力应是“能量”
作者:暂无 来源:绍兴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魄力应是“能量”
“隐几而卧”诂
作者:王作新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  《孟子正义》  《汉书·郊祀志》  训释词  《说文解字注》  《周礼  湖北宜昌  段玉裁  同义手段  交际活动 
描述:“隐几而卧”诂王作新"隐几而卧",见于《孟子。之《公孙丑下》。其文曰:"孟子去齐.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此表现了孟子待客时的不敬姿态和冷漠态度。可"隐几而卧"当为何种姿态
论谭璧的历史小说
作者:沈庆利 梁华  来源: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小说  爱情小说  西王母  神话传说  小说创作  中国沦陷区文学  汤显祖  故事  民族意识  学术研究 
描述:范学校"读书,他积极投入到"五四"运动和新文学运动当中,并开始尝试用白话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