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206)
学位论文
(28)
报纸
(11)
会议论文
(9)
图书
(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94)
地方文献
(40)
地方风物
(11)
非遗保护
(6)
宗教集要
(4)
才乡教育
(3)
按年份分组
2014
(34)
2009
(14)
2008
(15)
1999
(3)
1995
(1)
1994
(2)
1989
(3)
1986
(3)
1983
(1)
1982
(1)
按来源分组
其它
(41)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古汉语研究
(1)
写作
(1)
老同志之友
(1)
文史哲
(1)
文史杂志
(1)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语文研究
(1)
读书杂志
(1)
相关搜索词
公共租界
天志
动词谓语
变法派
咏物诗
唐诗
借字
古汉语
南朝乐府
半截
夜雨寄北
孙子兵法
唐代文学
夔州
县图书馆
传承
动画
教学大纲
地理志
典故
对策
社会变迁
訓詁方法
诉讼
王安石
陆九渊
周世宗
孔颖达
修辞格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用例】搜索到相关结果
194
条
例
析王安石变法的两大背景
作者:
刘颖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实际效果,朱熹指出:“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例
谈古典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段敏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词
历史教学
王安石变法
本来面目
社会危机
北宋中期
诗情
还原
描述:
课为
例
,谈谈诗词在“王安石变法”中的运用。
对《本草纲目》几点异议:以刘衡如先生校点本为
例
作者:
脑工
来源:
中医药文化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宫等生理功能均有损害。人服一般剂量常引起眩晕、震颤、蚁走感、小腿痉挛、视物模糊等,中毒量则瞳孔散大甚
汤显祖的宾白艺术:以《牡丹亭》为
例
作者:
陈娟娟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宾白
汤显祖
艺术
填词
北曲
徐渭
南曲
描述:
所谓宾白,徐渭有云:“唱为主,自为宾,故日宾白,言其明白易晓也。”既然为“宾”,就不能喧宾夺主,因而相对于曲,古人对宾白要缺乏重视的多,尤其是在元代——“元以填词擅长,名人所作,北曲多而南曲少,北曲之介自者,每折不过数言,即抹去宾白而只阅填词,亦皆一气呵成,无有断续,似并此数言,亦可略而不备者”。
例
谈古典诗词教学拓展阅读
作者:
汤水香
来源:
新课程(小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词
王安石
泊船瓜洲
拓展阅读
描述:
教学时,对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古典诗词的拓展阅读,应该从立足文本,拓展语文基础知识;以点带面,拓展古诗品鉴技巧;读写结合,积累古诗名言佳句等诸多方面入手。
史书的繁简问题探析:以新旧《唐书》为
例
作者:
马立群
来源:
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史书繁简论
《新唐书》
《旧唐书》
描述:
可以发现新旧《唐书》都有繁简得当之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有繁简失当之处,而由于其理论的自身局限性,所以不能此视角全面地把握新旧《唐书》的价值及其地位。所以我们应注意对史书的综合评价,新旧《唐书》都是研究唐史的重要资料,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各有优缺点,可以并行不悖。
例
谈古典诗词教学拓展阅读: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为
例
作者:
汤水香
来源:
新课程(小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词
王安石
泊船瓜洲
拓展阅读
描述:
教学时,对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古典诗词的拓展阅读,应该从立足文本,拓展语文基础知识;以点带面,拓展古诗品鉴技巧;读写结合,积累古诗名言佳句等诸多方面入手。
中国音乐通史简明教程 下册 谱
例
/习题及答案
作者:
刘再生
来源: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音乐史
中国
高等学校
教材
描述:
中国音乐通史简明教程 下册 谱
例
/习题及答案
八股文流变之细部考察:以艾南英及其选本为
例
作者:
王炜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选本《明文定》、《明文待》等。艾南英从理论总结及选本推广等方面着手,对八股文的价值取向、创作风格
孟子心性论对宋代心性之学的影响:以朱熹和陆九渊为
例
作者:
段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孟子心性论
宋代儒学
心性之学
描述:
的继承和发展入手,来审视孟子心性论在宋代的地位以及影响。 孟子心性论对朱熹和陆九渊的共同影响,主要表现在知觉之心、修养学说以“心”为落脚点、性善以及性来自于天。孟子心性论对朱熹和陆九渊的不同影响,主要表现在朱陆二人对孟子的不同的继承和发展。孟子以心善言性善,心与性在他那里都是至善的,两者联系紧密,但对于两者的关系并未提出明确的观点。朱熹侧重于“性”,认为“性”是至善的本体性的概念,心则有善有恶,心性有别,理在人心谓之性。而陆九渊则将“心”提升到本体的高度,认识主体与道德本体融于一心,心性一物。因此,二人的修养工夫论虽同样继承孟子将修养落实于个人心性上。但在具体途径上,朱熹强调心包万理,具有知觉功能的“心”去认识外物,以合于心中之理,内外合一;陆九渊则强调心理同一,只需发明本心,即可成就道德。 最后,总结孟子和宋代心性学说。就心性论而言,孟子将性的根源推之于天,从形而上的层面论证了道德伦理存在的必然性;孟子道性善,从人性的角度论证了道德伦理存在的可能性;并提出以个人之“心”为落脚点的修养学说,为道德伦理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可靠的途径。宋代心性论以此为基础,加以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心性之学。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