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学问不可穿凿》指瑕——兼谈王安石的治学
作者:严正敖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级中学  指瑕  语文课本  杂文  王安石  文字  文言  穿凿附会  实事求是  治学态度 
描述:泊八百里水以为田,其利大矣。荆公喜甚,徐曰:策固善,决水何地可容?刘贡父在坐中,曰:自其旁别凿八百里泊,
从稼轩词看朱陆治学之异
作者:钟锦  来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辛弃疾    道德  朱熹  陆九渊 
描述:稼轩词中所显出之道德价值,正由其自身对道德问题之相应。故稼轩对待朱熹与陆九渊,乃能了然二 人之治学差异,且于其词中自然流露其对二人学养、感情之不同态度。本文即从稼轩词中分析此种差异与不同。
求实创新,博大精深--杨向奎先生治学的开拓进取精神
作者:徐鸿修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向奎  《左传》  《周礼》  两重证据法  三重证据法 
描述:导而形成科学方法论 ;二、尊重前贤而又不迷信权威 ,为《左传》、《周礼》洗冤以使之免于湮没 ,并主持发掘整理了孔府档案资料 ,丰富和开拓了史料建设 ;三、熟练地运用以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来互相印证的“两重证据法” ,取得高水平的成果 ,并根据亲历凉山彝族考察进而掌握了以文化人类学资料印证古代史的“三重证据法”。求实创新的不懈探索 ,博大精深的学术成果 ,使杨向奎先生巍巍然成为一代史学大家。
刘祚昌教授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
作者:郭尚鑫  来源:世界历史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术成就  刘祚昌  世界近代史  杰斐逊  法国大革命  美国第一次革命  王安石  资本主义  旧教材  热月政变 
描述:刘祚昌教授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郭尚鑫在国内著名的世界史学家中,刘祚昌教授在学术和治学精神方面,可谓独树一帜。       一刘祚昌教授1921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县一个耕读世家。父亲刘国廉是清末贡生
求实创新 博大精深——杨向奎先生治学的开拓进取精神
作者:徐鸿修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向奎  《左传》  《周礼》  两重证据法  三重证据法 
描述:、尊重前贤而又不迷信权威,为《左传》、《周礼》洗冤以使之免于湮没,并主持发掘整理了孔府档案资料,丰富和开拓了史料建设;三、熟练地运用以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来互相印证的“两重证据法”,取得高水平的成果,并根据亲历凉山彝族考察进而掌握了以文化人类学资料印证古代史的“三重证据法”。求实创新的不懈探索,博大精深的学术成果,使杨向奎先生巍巍然成为一代史学大家。
资讯博览--王国维“治学三境界”引文出处
作者:邓竹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国维  治学三境界”  引文  晏殊  《蝶恋花》  初中  语文  背景知识 
描述:资讯博览--王国维“治学三境界”引文出处
博洽通雅 学人风度:叶长海先生的治学历程
作者:刘庆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剧研究  王骥德  汤显祖  戏剧学  戏曲理论  学人  通雅  叶长  戏曲研究  戏曲史 
描述:自己这位入室弟子的评语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明代抄袭之风与胡应麟对治学规范的讲求
作者:王嘉川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文摘)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明代抄袭之风与胡应麟对治学规范的讲求
明代抄袭之风与胡应麟对治学规范的讲求
作者:王嘉川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抄袭  治学规范  胡应麟  清代考据学 
描述:明代学人,援引前人常常不注出典,以致有意无意地形成恶劣的抄袭学风。然而也就在明代抄袭学风广泛盛行之际,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了对这种不良风气的明确而有意识的自觉的反抗,提出了治学规范的建设
为基层侨联组织建设提供经验
作者:暂无 来源:青田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记者郑毓麟)昨日,市政协副主席吴炳全率市政协港澳台侨委相关人员来我县,就基层侨联组织建设工作情况展开专题调研。县领导吴飞飞、陈海民、钟秋毫陪同。 吴炳全一行首先来到山口镇,实地察看了著名华侨林三渔先生捐建的三渔亭。接着又到仁庄镇应庄垟村,了解村级侨联组织建设和为侨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参观了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