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品《伤仲永》
-
作者:刘立霞 来源:少年天地(初中)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北宋文学 王安石 主要内容 前时 指物 作诗 短小 文理 文章
-
描述:《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文章。它短小活泼,意味隽永,向来备受称道,也一直是中学语文的保留篇目。其主要内容是:方仲永五岁时就能“指物作诗立就”,而且“文理皆有可观者”,这是很了不起的。然而方
-
从《伤仲永》的故事说起
-
作者:陈雨 于进先 来源: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故事 王安石 创新能力 发展自己 自立能力 家长 长大 父母 宋代 锻炼
-
描述:宋代王安石曾写过一个小故事《伤仲永》,说一个叫仲永的孩子,聪颖过人,才气纵横,受到邻里乡亲的赞许,父母自然也倍加娇宠。结果,待到长大时,仲永却“泯然众人矣”。原本是何等“超人”,长大后却沦为一般
-
从《伤仲永》看家庭教育
-
作者:侯雪洁 来源:妇女生活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王安石 文学家 教训 智力发展 母亲 宋朝 父亲 庸才 记述
-
描述:宋朝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曾写过一篇《伤仲永》,记述了一个叫方仲永的孩子由天才变庸才的教训。五岁那年,他就曾向父亲要来纸、笔、墨、砚,悬肘挥毫,写下四行诗句。一些秀才知道后,赶来观看,当场
-
《伤仲永》注解析疑
-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材改革 人教版 注解 普通人 王安石 现行教材 课本 教育 教学用书 语文
-
描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收有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在历次教材改革中,该文均得以保留并逐渐恢复原貌(多年前的课本中仅收录至"泯然众人矣"),可见其经典地位不可撼动。然而,现行教材及一些资料中对其注解
-
《伤仲永》背后的故事
-
作者:何祥星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仲永》 故事 语文课本 家长教育 王安石 名篇 初中 老师
-
描述:王安石的《伤仲永》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名篇。其故事也成为老师、家长教育孩子的经典事例。可是如果我们能不被王安石滴水不漏的叙述与论证所震慑的话,那么我们便会发现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
-
《伤仲永》教学设计
-
作者:李明霞 张文侠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教材分析 宋代文学 学生活动 课文 教育课程 初中语文 议论文 教学设计 人教版
-
描述: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这个单元安排的就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本文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议论文。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化成一个普通人的经历
-
仲永之哀与木兰之幸
-
作者:王子义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木兰 王安石变法 北宋 神童 政治革新 文学家 环境 结局 思想境界 将军
-
描述:作为北宋一代名相王安石,不仅是政治革新的旗手、思想深邃的大家,更是耳熟能详的文学家。因还家路过仲永家乡,在舅父家听说"世隶耕"的仲永家有5岁神童仲永之趣事,便记挂胸间,并
-
封邑邦国方辨
-
作者:金兆梓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5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部落 甲骨文 说文解字 同义 会意兼形声字 本义 恩格斯 段玉裁 周礼 解释
-
描述::"国,谓王国;邦国、诸侯国也。""邦国"不就是"爵诸侯之土"吗?那末"封"也即是邦国,而"封"和"邦"、"邑"、"国"也就都可互训。这四字不但可互训,而且都可互用。"尚书""康诰"序:"邦康叔。""分器"序:"邦诸侯。""蔡仲之命":"乃命诸王邦之蔡。"这明明就是"封康叔"、"封诸侯","封之蔡",都是
-
古代的养生奇方
-
作者:陈世发 来源:家庭医学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保健养生 徐春甫 奇方 无忧散 人生哲学 《古今医统大全》 青原行思 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 古代典籍
-
描述:是唐代著名禅师石头希迁的“心药方”。希迁(公元700—790),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省)人。拜在青原行思的门下,曾在六祖慧能处求法,六祖圆寂后参行思。后住衡山南寺,在寺东一平阔石头上结庵,所以世称“石头和尚”。91岁时,
-
长寿“要方”二则
-
作者:郭振营 来源:中老年保健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无忧散 气汤 《古今医统大全》 徐春甫 太医院 明代医家 代名 方解 医官 用法
-
描述: 休闲翻书,见明代医家徐春甫(曾任太医院医官)所著的《古今医统大全》中,收录了两张颇为奇特的药方:一为“快活无忧散”,一为“和气汤”。二方之所以称奇,不仅用“药”奇,而且用法与功效亦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