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努力做好《章太炎全集》的校点工作(下)-《章太炎全集》第
作者:张文质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章太炎  说文  引文  春秋左传  引号  全集  十三年  删节号  体例  周礼 
描述:申又为暴虐也。(《杀敌为果》条)
意象的融化——谢逸《江神子》词
作者:杨景龙  来源:大学文科园地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意象的融化——谢逸《江神子》词
像小山那样去爱——《几番魂梦与君同》
作者:华姿  来源:电视时代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山词》  北宋词人  晏几道 
描述:(晏几道,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著有《小山词》) 其实,在拜读宁萱的这本《几番魂梦与君同》之前,我对真实的小山所知甚少,虽然也曾背过“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之类的佳句。然而现在,我开始被小山所吸引和打动。[第一段]
啄木鸟·白痴·诗人——余杰《火与冰》
作者:覃里雯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啄木鸟  杜拉斯  畸人  晏几道  白痴  叙述方式  《欲望号街车》  未完成的启蒙  人文科学  人文知识分子 
描述:韩毓海在《读书》杂志1998年第一期上这样迎接“金虎大岁”:“在开明、繁荣的时代,即通常所说的‘历史进步’的时代,反思的知识和批判的功能遇到了真正的、复杂的问题;而在一个赤裸裸的权力时代,情况则要简单得多;因此,萨特才说,只有在‘法西斯的刀尖上’才有真正的(抉择)自由。”
伦理学的吊诡与复位——对温总理《沉思录》的漫想
作者:蒙木  来源:中国报道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沉思录》  伦理学  王安石变法  总理  历史教科书  历代王朝  赵匡胤  聪明人 
描述:用怀疑。除掉了顺应民心但不谙政治的岳飞,宋高宗撇得很清,完全把人们痛恨的矛头引向可怜的秦
意、趣、神、色的统一——科莱特的三篇小说
作者:罗国祥  来源:法国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主题思想  艺术魅力  小说  人生意义  戏剧家  西方文学作品  丈夫  心理气质  贵族 
描述:读者。为此,我们从偌大的法兰西文苑中选采了科莱特培植的几朵小花儿。
教材其实应是学材——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术语另之一
作者:徐皓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远程开放教育  传统教材  教学术语  教育形态  基本功  教与学  “学” 
描述:在不同的教育形态中,尽管教材的基本功用相同,但是教材的设计思路和编制方法必然有所不同。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由于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学”的主体地位日益强化,必然导致所用的教材与传统教材有较大差异。[第一段]
尊古而不泥古 勇于创新──《婴童病案》有感
作者:王艳斌  来源:吉林中医药杂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婴童病案  老中医经验  王烈  医籍评介 
描述:术大略2篇,所给病种176种,收集病案215例。其中新生儿病案13种病证,15例;时行传染病案32种病证,38例;婴童病案131种病证,162例。此外还有社会评述文章4篇。书后附录小儿汤药煎服说明和小儿哮喘家庭治疗。书中介绍的病案均出自王老四十余年的医疗实践,内容真实,经验新颖。余反复拜读,字斟句酌,获益颇深,无论对临床医疗、课堂教学以及科学实验均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此书的宝贵经验固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王老的尊古而不泥古,勇于创新的思想正是其捕鱼之渔。 王老在此书的绪篇中即提到,宗千古名师钱仲阳。钱乙是中医儿科的鼻祖,特别善于继承古法与创研新方相结合,王老正是以钱乙为榜样,在他工作的最初几年就读完了学院馆藏的清代以前的儿科古医籍及有关儿科方面的原著。在研究每个病案时,他都溯本求源,找...
借题发挥 寄慨行谏:宋玉《风赋》
作者:杨炳校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玉  自然属性  天地之气  庶人  胡应麟  确凿证据  文选  描述  兰台  学人 
描述:题旨,引出楚襄王的迎风赞叹和宋玉关于风的见解。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楚襄王这一赞叹,基于他对风的自然属性的认识,同时,也托出了他居于王者地位的踌躇怀抱。诚然,作
“驯之以自然”的儒学内涵:曾巩《宜黄县县学记》
作者:赖华先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宜黄县  学记  曾巩  儒学  教育思想  家乡  作者  记叙 
描述:《宜黄县县学记》是曾巩于皇祐元年(1049)应家乡抚州宜黄县官员之请,为宜黄县县学建成所作的记文。在这篇千字文中,作者以纡徐简奥的笔墨阐述了儒家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同时又以简练的史笔记叙了家乡宜黄县县学的建立始末,表达了作者崇学重教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