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傳統建築大木「篙尺」之設計哲學及隱藏間觀念:以泉州「底派
作者:徐裕健  来源:城市與設計學報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木設計篙尺  縫聲  節路  空間觀念 
描述:例關係規劃思維的核心-「節路」,分析其思維方式及向度,以此設計項目彰顯匠人設計理念。其次,再抽取與空問格局規劃相關的設計要項「縫聲」,比照屋架空間格局圖面,進一步分析匠師在設計整體房含時,其隱藏但具支配性的空問觀念。「篙尺」技藝為中國傳統營屋技藝中的設計精髓所在,於結語中,將篙尺的設計思維本質及其隱藏觀點作綜合性的分析及歸納。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吴评传 上
作者:方旭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1249  1333  评传 
描述: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吴评传 上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吴评传 下
作者:方旭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1249  1333  评传 
描述: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吴评传 下
理学视野下的易学天人之学
作者:王新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理学  易学  天人之学  天地境界 
描述:贯通,由理气所造化出的天人万象相互内在,息息相通,一体无隔,构成一无限宏大的有机生存共同体与生命共同体;万象如此而相连一体、动态流转着的这个世界,亦遂成为人的整个生活的世界;人应透过自觉的德性涵养修为工夫,存天理去人欲,遏抑因气禀所带来的感性欲念的伸张,变化气质,最大限度地彰显出与天地之理一而不二的本然正性,挺立道德理性、价值理性,令生命最终达致成为天地之理圆满化身的天地境界,亦即圣人境界。
论吴对朱熹道问学与陆九渊尊德性的会合
作者:王素美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从中国哲学角度来看,都显示了两者的相关相融的密切关系。尊德性而道问学是中国历代士人所追求的浑融境界。可是,随着宋学思辨的发展,宋代的思想家们,却将“尊德性而道问学”两者关系割断,分别进行考察。虽然他们在考察尊德性的过程中不曾完全抛弃道问学,在说明道问学之重要时也不肯轻视尊德性。但是,他们往往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于是,就有了偏重尊德性和偏重道问学的区别。在这个问题上,朱熹和陆九渊曾发生过激烈的争论。
理学视野下的易学天人之学
作者:王新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理学  易学  天人之学  天地境界 
描述:贯通,由理气所造化出的天人万象相互内在,息息相通,一体无隔,构成一无限宏大的有机生存共同体与生命共同体;万象如此而相连一体、动态流转着的这个世界,亦遂成为人的整个生活的世界;人应透过自觉的德性涵养修为工夫,存天理去人欲,遏抑因气禀所带来的感性欲念的伸张,变化气质,最大限度地彰显出与天地之理一而不二的本然正性,挺立道德理性、价值理性,令生命最终达致成为天地之理圆满化身的天地境界,亦即圣人境界。
云间月:杨慈湖哲学思想研究
作者:隋金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杨慈湖  “‘一’  ‘心’  ‘觉’”  陆九渊  阳明学 
描述:。概而言之,慈湖的思想主要呈现为一个“‘‘觉…’的动态结构,慈湖在这一结构之中阐释“心”清明无体,然无际的特性;世界之本相从根本处而言,就是作为存在者整体的“一”;而对世间万物之“一”状态的洞达,便是
天一阁藏画:烟云满纸说何
作者:贺宇红 赵维杨  来源:宁波日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天一阁藏画:烟云满纸说何
文化人志在圣贤——读传纪文学《何
作者:寓真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寻找回一个文化人 何其人,一生涉历诸多领域,业绩非止一端,然归根到底,他是一个文化人,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的读书人。何也是一个几乎被忘却了的文化人。苏华、张济两位作家经过艰辛的钩沉,蒐集
先生遗藏珍贵印章   由其子女全部捐献国家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先生遗藏珍贵印章 由其子女全部捐献国家 据新华社南京九月二十四日电 老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老人何先生生前珍藏的七十二方珍贵印章、印材,由其子女全部捐献给国家。今天,江苏省文化厅、南京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