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一个蒙古族女导演的运河情结:记《街》导演毛玥
作者:呼伦  来源:电影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导演  小说改编  电影市场  影片  主旋律  天下  大师  刘绍棠  广泛  乡土文学 
描述:如此理解并演绎刘绍棠文学著作的女性,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茶亦醉人何必酒 茗能香我不须:漫谈中国传统茶文化
作者:皮晓燕  来源:课外阅读(中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唐伯虎  境界  中国茶文化 
描述: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背景和雅俗共赏的文化品位。从茶史渊源到品茶论道,寄寓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伦理观念和艺术理想。她的内涵,已成为科学、哲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其审美观念上表现为对“味”与“和”.的追求。
“凝情半日懒梳头”抒情范式的生命延续:从《间集》到晏几道
作者:唐海英  来源:北方文学(中)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凝情半日懒梳头  抒情范式  晏几道  《小山  间集》 
描述:美效果的抒情方式却是在体中完成的。这一抒情范式在文人之祖《间集》中受到词人的普遍青睐,他们反复运用此种抒情范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艺术效果。在此后的史进程中,晏几道自觉地学习“闻”传统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阴》与《声声慢》比较阅读
作者:王杰成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比较  对照 
描述:人教社新版高一教材必修4第二单元同课选取李清照两首:《醉阴》与《声声慢》,教学中如果精心组织学生比较阅读两首,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江西脉共清雅 风味细品各千秋:谈晏殊与欧阳修的风格差异
作者:张英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欧阳修  欧阳修  风格  风格  伤春  伤春  悲秋  悲秋 
描述:而常品味酒醒后的孤独;而欧阳修则更具有外向的与他人同乐的精神,其常表现对于歌舞、美酒的深深沉醉。
晏殊珠玉译评
作者:单芳  来源:甘肃文化出版社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晏殊珠玉译评
晏殊新释辑评
作者:刘扬忠  来源:中国书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宋词  宋词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描述:晏殊新释辑评
增订注释晏殊 晏几道
作者:朱德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增订注释晏殊 晏几道
晏几道学思想新探
作者:徐安琪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晏几道,号小山,是北宋词坛一位陆沉于下位却颇享盛名的词人,其在当时即广为流传。据《邵氏闻见后录》记载,理学家程颐闻诵晏叔原‘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长短句,笑曰:‘鬼语也。’意亦赏
明代人马洪生活时代考
作者:李小龙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马洪  聂大年  徐伯龄  郎瑛 
描述:被称为“词坛荒漠中的小名家”的明代人马洪由于史上的复杂原因一直不为人所重,甚至连其生活时代也不清楚,这同时亦限制了后人对马洪史地位的评述。笔者多方搜集资料,通过与同时代人交往的排比考索,大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