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王安石咏花诗题咏对象初探
作者:万莹 蒋朗朗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咏花诗 
描述:王安石的咏花诗,大多数创作于晚期,体裁多为绝句,是诗歌艺术较为高超的一类作品。本文首先提出咏花诗的界定,从而梳理出王安石的咏花诗概况。王安石的咏花诗涉及十七种不同的花卉,本文根据开花季节的不同进行了
王安石与佛教高僧瑞新、怀琏的交往考述
作者:刘洋  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佛教高僧  王安石 
描述:王安石与佛门中人交往的研究目前仍是王安石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佛教对王安石的影响很大,佛学思想在王安石的思想体系中的位置绝不可等闲视之。据其《文集》及宋人各类笔记、杂史等记载,王安石与佛门中人的交往
剧中的梦幻
作者:陈茂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剧  汤显祖  莎士比亚 
描述:汤显祖“懒一代之词匠,竟成千秋之诗豪”。本·琼森认为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
宜黄与汤显祖
作者:雷文  来源:江西文献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宜黄与汤显祖
临川才子宜黄
作者:万作义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  海盐腔  戏曲家  《牡丹亭》  演员  弋阳腔  梅兰芳    宜黄腔 
描述:戏曲家汤显祖的故乡临川,地近宜黄(一说“二黄腔”即出于此),而宜黄一地在汤显祖时代就有海盐腔的戏班子。然而宜黄得以发展为宜黄新腔,当是以受海盐腔的孕育而成的。讲到这里,首先不妨欣识一下几句这样的诗
神辨踪
作者:廖奔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郎神  唐明皇  汤显祖  田元帅  中国戏曲  艺人  历史演变  宜黄县  乾隆 
描述::大多数地区的声腔剧种供奉老郎神,而一些地区又有自己区域性的神,例如福建的田公元帅。
文人与雅
作者:陈有才  来源:棋艺(象棋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人学者  知识分子  围棋  柳宗元  自浮动  回用水  陆九渊  《宋史》  真实记录  发展变化 
描述:文人与雅
为情而:汤显祖与蒋士铨
作者:上官涛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蒋士铨  以情抗理  以情存理 
描述:汤显祖、蒋士铨同为江西籍的戏曲大家,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为情而”。但他们所论之“情”由于所处时代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内涵。这在他们所塑造的女性人物身上分别表现出“以情抗理”及“以情存理”的不同文学创作主张。
影品鉴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照片  王英  抓拍  场面  眼神 
描述:靠的下摆向外甩起颇具动感。[第一段]
《牡丹亭》的外话
作者:周育德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杜丽娘  柳梦梅  伤时  明代  万历  潘之恒  冯梦龙  演出 
描述:从明代万历二十六年秋天《牡丹亭》付梓,到青春版《牡丹亭》上演后的今天,《牡丹亭》已是一个老而又老的话题。但这篇文章却给人以新的视角。也许,我们可以从周先生的外话里感到一点弦外之音,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