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随俗到雅化:明清戏曲中"集句诗"的文学史意义
作者:杨经华  来源:飞天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戏曲  雅化  明清传奇  牡丹亭  长生殿  中国古典诗歌  明代戏曲  汤显祖  诗学  宋代 
描述:以来,集句一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历代文人展示才华的诗体.
论《红楼梦》中的戏曲及曹雪芹的文学观念和悲剧精神
作者:高永江  来源: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悲剧精神  文学观念  西厢记  牡丹亭  中国古典戏曲  汤显祖  小说  戏剧活动 
描述:,重大事件(如元春省亲)等等,还有小说里的人物在各种日常生活中提到看过听过的戏曲曲目,一共有三十几部戏,其中有《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长生殿》等优秀剧目。
割尘情于绮语,发妙想于灵心:“意趣神色”的意义解析
作者:杨宝春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创作  机趣  作者  牡丹亭  作品  人物形象  自然  声律  音律 
描述:作为明代最有影响的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数量并不很多,但其"临川四梦"却都各有意趣、各具神色。在不同的梦幻境界中演绎、诠释侠、义、仙、佛等不同世态,传达着作者一以
调寄 洞仙歌
作者:锦文 季仁葵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梦梅  杜丽娘  寻梦  相思  汤显祖  阴阳两界  牡丹亭  后花园  太湖石  死因 
描述:梦儿如许。甚梦儿如许,重觅梦儿真如许。最撩人、昨日云抹风侵,今朝却、飘去哪方远处。伤蝶儿对舞,燕子双飞,飞过空亭无人语。奈眷念心间,清泪眸边,茕茕立、何从追取。信梦短情长不相欺,但水满深池,月圆高树。
老剧照
作者:刘绍棣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京剧表演艺术  明代戏剧  汤显祖  老照片  大师  杜丽娘  牡丹亭  王瑶卿  梅兰芳  昆曲 
描述:了演好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形象,览遍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有关影片、资料、著作,在为他特别布
昆曲青春化与商品化的困境
作者:郑培凯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商品化  牡丹亭  表演艺术  文化传承  汤显祖  文化艺术  演出  传统艺术  意识形态 
描述:苏州曲家出来改编,以配合苏州一带流行的腔调。当时在文坛上惹起了一场风波,使得原作者汤显祖大为不满,批评改编者不懂他的意趣神色,为了符合苏州流行的昆腔,云便吴歌,破坏了原剧的精神。
龙谷丽人茶
作者:王梦石  来源:茶叶经济信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遂昌  牡丹亭  剧作家  名茶  杜丽娘  南宋  知县  君子  高山 
描述:。我最早是在观看《中国茶文化》影碟的时候就知道了龙谷丽人茶的,画面上展现出地处钱塘江和瓯江源头的遂昌自然生态环境,高山深谷,林木葱茏,终年云雾缭绕,四季风光旖旎。“龙嘘深谷雾云茫,玉女峰前佳丽忙。纤指采来千片绿,柔风送去万般香。”龙谷丽人茶是近几年依据龙谷茶的历史记载新研制出来的,该茶条索形似柳眉,色泽翠绿显毫,叶底细嫩明亮。“丽人”清清,君子好逑。好茶有了美名,再加上丰富的文化内涵,不由得令人心驰神往。当时曾想,“龙谷”幽幽,“丽人”何时能够走出山岫?现在,终于如愿以偿,我和“龙谷丽人”有缘千里来到泉城相会。在刚刚落下帷幕的济南第三届国际茶博会上。“龙谷丽人茶”尽显风采,分别冠名茶艺表演暨万人品茗活动和文艺晚会,并且在名茶评比中一举夺得金奖。拍卖会上,100克龙谷丽人茶珍品拍出了6万6千元的高价,可见人们对该茶的喜...
文学常识备考妙法
作者:陈益林  来源:中学生天地(C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文学  红楼梦  牡丹亭  列夫·托尔斯泰  三国演义  常识  李清照  王实甫  西厢记 
描述:一、荒诞联想法借助于荒诞而有趣的联想,将一些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文学常识联缀在一起,又好玩又好记。如:汤显祖精心打造了《牡丹亭》,倾情上演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只好在一旁大叫《窦娥冤》。
“为诗章,讲动情肠”——杜丽娘的经典阅读与情感发生关系之解析
作者:谢雍君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经典阅读  情感发生  诗经  女性教育  汤显祖  家庭教育  牡丹亭  明清时期  阅读经典 
描述:一在明清社会里,由于严男女之大防等传统观念的长期影响,女性的生活空间仍然受到极大的限制,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远远不如男性。在这种情势下,对于中上层社会的女性来说,私塾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她们一般的受教育模式。最为常见的情况,就是富贵家庭聘请
剧目·遗产·文化:一出戏的改编与创造
作者:王雯  来源:学习月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非物质文化遗产  杜丽娘  青年观  白先勇  青春文化  昆曲艺术  改编  审美主体  汤显祖 
描述: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后,在中国掀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2004年4月,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