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14)
报纸(424)
图书(25)
学位论文(14)
会议论文(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51)
地方文献 (75)
地方风物 (26)
非遗保护 (11)
宗教集要 (9)
才乡教育 (9)
文化溯源 (5)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3(55)
2008(69)
2003(21)
1998(16)
1997(20)
1995(34)
1991(16)
1988(15)
1986(12)
1982(4)
按来源分组
考古(4)
学术月刊(3)
人文杂志(3)
红楼梦学刊(2)
故宫博物院院刊(2)
求是学刊(2)
中国书店(1)
江汉考古(1)
清华法治论衡(1)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都城过百雉”
作者:彭忠德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都城  度量单位  郑玄注  《考工记》  《周礼》  直径长度  考古发掘  《汉语大词典》  孔颖达  《古代汉语》 
描述:“都城过百雉”
“击壤”
作者:王雪樵  来源:运城高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B线  游戏  邯郸淳  晋南  《艺经》  夹砖  击鞠  前跳  周亮工  《书影》 
描述:》列于卷首,视为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古的一首诗。 那么,“击壤”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壤”又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汉·刘熙《释名》只是笼统的说,击壤是“古老之戏也”。最先把这个问题讲清的则是邯郸淳。《太平御览》七五五卷引述魏·邯郸淳《艺经》曰:“壤,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尺四(?),阔三寸,其形如履。将戏,先侧一壤于地,遥于三四十步以手中壤敲之,中者为上。”看来这种游戏的主要特征是:
“车裂”试
作者:任怀国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睡虎地秦墓竹简》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说文解字》  《金文编》  《释名》  古代文献  《周礼  异名同实  《秦律》  《辞海》 
描述:“车裂”试
“执驹”补
作者:沈文倬  来源:考古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交配  吕氏春秋  淮南子  古代  周礼  未成年  郑玄注    断乳  解释 
描述:1956年3月,陕西郿县出土一对马尊,存二盖一器身。器盖器身均有铭文,据郭沫若先生释文,其器身之铭为:隹王十又二月,辰才(在)甲申,王初执驹于(厈夂)。……其盖铬为:王(?)驹(厈夂),易(锡)经盠
宫椓
作者:李安纲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殖器官  男性生殖器  子宫脱垂  解剖学  女性  《说文解字》  男子  《周礼  晋南方言  《识小录》 
描述:宫椓李安纲“宫刑”最早见于《尚书·吕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其罪;劓辟疑赦,其罚惟倍,阅实其罪;辟疑赦,其罚倍差,阅实其罪;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大辟疑赦,其罚干锾,阅实其罪。这里五
“昔”“腊”
作者:何金松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  段玉裁  引申义  本义  卜辞  古文字学  甲金文  洪水  造字  周礼 
描述:》学家发挥,沿袭了一千九百年左右,至今仍被古文字学者奉守。如康殷《文字源流浅说》云:“(?)甲昔,可能是象在日光下晒制乾(腊)肉条之状。把一条条肉晒干是要几天时间的,因而殷人卜辞称几天之
王安石《知人》
作者:蒋介夫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北宋  历史人物  王莽  作品  资治通鉴  知人  郑注  不同角度  两面派 
描述:装纯
“四书”“五经”简
作者:陈宗亮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书”  “五经”  古代儒家经典  《论语》  《大学》《中庸》《孟子》《尚书》《易经》  《春秋》  《周礼》  《诗经》 
描述:“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为《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经》《尚书》《周礼》《易经》《春秋》。《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
“孙子膑脚”
作者:郑慧生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子  中国古代  甲骨卜辞  《考古》  刖刑  周礼  郑玄  周代  发掘  商代 
描述:“孙子膑脚”
《韩非子》“任誉”
作者:刘乾先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韩非子》  受到惩罚  奖赏  并列关系  社会  《墨经》  《周礼》  先秦时期  偏正关系  《说文》 
描述:”是说对“贼”,“奸”不加告发反而庇护的人,按照韩非所主张的“连坐”法,本应当处以死罪,但是世人却尊称他们为“任誉之士”。关于“任誉”一语,诸家解释甚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