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劈棺(外三则)
-
作者:程步奎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现代观众 昆曲 北京人 中央研究院 演出 西施 庄子 音响设备
-
描述:大劈棺到台北"中央研究院"开会,旧雨新知,相聚一堂,在论辩之中得到精神提升的快感。论辩了两天,感到脑神经长期剑拔弩张,十分疲惫之时,有两位美国朋友却因思维理路完全不同,一路争辩,唇枪舌战,火药味愈来愈浓,
-
《牡丹亭》的戏外话
-
作者:周育德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杜丽娘 柳梦梅 伤时 明代 万历 潘之恒 冯梦龙 演出
-
描述:从明代万历二十六年秋天《牡丹亭》付梓,到青春版《牡丹亭》上演后的今天,《牡丹亭》已是一个老而又老的话题。但这篇文章却给人以新的视角。也许,我们可以从周先生的戏外话里感到一点弦外之音,也许,我们可以沿着《牡丹亭》各个历史阶段铺就的方砖,走进他人足迹未到的地方。
-
《牡丹亭》在舞台上的流转
-
作者:李小兰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戏曲舞台 演出 柳梦梅 至情 思想僵化 折子戏 艺术魅力
-
描述:,一腔挚爱,那种生死不渝的爱情追求和至情至美的人性张扬在“存天理,灭人欲”的桎梏中横世独出,赋予作品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深深激荡古今中外数以万计观众的心田。本文对这部世界名剧在舞台上的流传作一个梳理,实际上是以文字的形式描绘《牡丹亭》400年来动人心魄的浪漫之旅。——作者题记
-
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
作者:曹树钧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杜丽娘 观众意识 艺术成就 昆曲艺术 演员 现代青年 汤显祖 演出
-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
“一介之王”顾志成
-
作者:张允和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纪念册 柳梦梅 演出 汤显祖 牡丹亭 表演 元和 杜丽娘 编者
-
描述:姐夫顾传玠90冥寿,大姐(元和)编一本纪念册,我写‘一介之王’为题纪念他。
-
公关思维与公关之美:以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公关为例
-
作者:邱清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公关活动 昆曲 汤显祖 制作 演出 公共关系 公关策略 管理系统
-
描述:白先勇制作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问世以来获得了很大成功,其公关策略可谓功不可没。
-
江西现代戏剧事业的开拓者——纪念石凌鹤同志诞辰100周年
-
作者:刘云 来源:老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事业 江西省 剧本创作 采茶戏 开拓者 戏剧家 汤显祖 郭沫若 西厢记 演出
-
描述:一石凌鹤,1906年6月20日生于江西乐平县大田村,原名石联学,笔名凌鹤,今年是他百年诞辰。石凌鹤同志是一位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江西现代戏剧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我国著名戏剧家。他在1926年大革命时期即在他的家乡参加了革命斗争,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
-
昆曲的那些事
-
作者:苏晔 刘文峰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魏良辅 家班 女乐 杜丽娘 明代 汤显祖 园林 演出
-
描述:。不仅仅是想象的意绪,明代昆山张广德的《真迹日录》有道:"惟昆山为正声,乃唐玄宗时黄幡绰所传",黄幡绰也是乐师,死后就葬在昆山,也许,在唐代宫中雅乐和昆山之间有一种亲密联系,那可能是昆曲的前世,它的悠长和隐秘使我们心向往之。早期昆曲史上更为实在、突起而醒目的关节点是名叫魏良辅和梁辰鱼的两
-
汤显租的纯情女"粉丝"
-
作者:蒋晗玉 来源:艺海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青春版《牡丹亭》 粉丝 同济大学 演出 柳梦梅 杜丽娘 谢幕
-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的现场演出我是在上海同济大学看的.上中下三本分三个晚上演出.当第三天演出在同济的圆弧顶大礼堂里即将结束的时候,箫笛鼓乐声中"杜丽娘"与"柳梦梅"最后出来谢幕,观众起立,热烈地鼓掌.
-
白先勇的昆曲―从《牡丹亭》及《玉簪记》说起
-
作者:吴迪 来源:书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昆曲 玉簪 昆剧 杜丽娘 柳梦梅 演出 昆山腔 汤显祖
-
描述:元末,江苏的昆山发展出昆山腔。明朝嘉靖年间,魏良辅将其改良为婉转动听的水磨调,梁辰鱼撰写出首部昆剧《浣纱记》。直至清朝嘉庆年间,昆剧盛行了约两百年。之后,京戏逐渐取代了昆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