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引领人生的航向:初中政治教学应是正确人生观的导航
作者:刘艳波  来源:文理导航(下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教学  正确人生观  教学目的 
描述:初中政治教学,不仅仅担负着课本的教学任务,更应该担负起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导航任务。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的政治教学更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育人教书"。给学生一个正确的人生航向
引领人生的航向:初中政治教学应是正确人生观的导向
作者:刘艳波  来源:文理导航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教学  正确人生观  教学目的 
描述:初中政治教学,不仅仅担负着课本的教学任务,更应该担负起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导航任务。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的政治教学更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育人教书”。给学生一个正确的人生航向
现代寓言的诗性书写――李浩中短篇小说印象
作者:暂无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河北作家李浩的《将军的部队》榜上有名,这对于李浩来说不是爆了冷门,而是他长期努力的结果。我对李浩有过较长时间的关注,他是从写诗转而开始小说创作的,他写小说的时间虽然并不太长,但迄今也有60多篇中短篇小说发表。他的小说写得纯粹有趣,在河北年轻一代作家中是颇为难得的一个。 李
诚实守信模范刘绍英 “老实人”书写财富传奇
作者:暂无 来源:绵阳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6年前,四川佳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仅有几万元微薄资产。6年后,公司己成为绵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企业、绵阳市科普示范基地,资产近二千万元,累计发展农户基地一万余亩(6000余户),引领农民直接增收超过5000万元。 佳昊公司之所以能得到较为迅猛的发展,取决于企业的领头人
3年时间,从一名下岗人员变成企业老板,他以惊人的毅力,书写
作者:暂无 来源:安徽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吴照和,绩溪县优秀退伍兵,2001年全省新建企业“双爱双评”活动优秀个人,2004年第二届 “中国经济百名杰出人物”。 ■ 本报通讯员 万传波本报记者 吴林红 2004年12月2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个算不上重量级的经济人物,登上了“中国经济百名杰出人物”领奖台。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安徽企业家名叫吴照
历史断裂处的艺术书写——周邦彦与王安石变法关系辨
作者:刘汉林  来源:淄博师专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断裂  实学  道学  清真词  王安石变法 
描述:北宋词人周邦彦与王安石变法关系密切,这构成了他创作的背景和主线,然而《宋史》并没有记载此事。所以,参照西方史学,从不同历史观的断裂处分析社会原因,重点把握其词作中的心路历程,成为当前清真词研究中重要而急迫的任务。
汤显祖诗歌对南京城市的书写:汤显祖诗歌的文化学考察
作者:卢川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诗歌  诗歌  南京  南京  城市书写  城市书写 
描述:万历十二年始,汤显祖在南京任官十载。在此期间,他的许多诗作都是南京城市生活的产物,对南京城市的书写包罗万象。这些诗文从市民的文化认同和立场出发,运用丰富的城市意象,将城市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晏殊婉约词书写与北宋文人文化
作者:杨风银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婉约词  悲情书写  北宋文人文化  历史文化语境 
描述:里的悲情书写也是不可忽略的条件因素。
南宋《胡笳十八拍》集句诗之书写及其历史意义
作者:衣若芬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蔡琰  《胡笳十八拍》  集句诗  王安石  李纲  文天祥 
描述:是延续王安石的《胡笳十八拍》集句手法,仿效蔡琰自述乱离身世的叙事模式;二是进一步确立了杜甫的文学地位,推崇杜诗为集句诗写作的取材典范;三是实践"以诗为史",扩大了"诗史"的指涉范围。
「临川四梦」的文化书写与汤显祖文人形象的虚拟塑造
作者:邹元江  来源:戏剧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文人形象  虚拟塑造 
描述:才能的「相為賞度」審美愉悅相涵詠。湯顯祖作為有明一代的文化名士,他所心精力一的並不是我們現在所推崇的,而在他看來不過是「小技」的傳奇。湯顯祖一生真正的心靈矛盾和苦悶在於文章名世與大道踐履的抉擇兩難。而矛盾的根源在於湯公具有強烈的對家族、師友和社會所期許於他的慧命擔當意識,這也激勵了他「深心延不朽」的不朽之思。可當大道難以踐履時,文章名世也難以理成前緒,其根由一在「數不第,輾轉頓挫,氣力已減」,一在「薄氣不能免俗」,「遂拓落為詩歌酬接」,而「大雅久不作」。這種「道」與「藝」既間離又假合的詭吊,正是明清之際文人形象的虛擬塑造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