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觏富民思想及其价值观意义初探
-
作者:赖井洋 赖敏涵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富民 价值观
-
描述:李觏秉承先秦儒家的富民思想,立足于北宋仁宗时期的社会现实,主张通过“平土均田”、“薄赋敛”和“君子理财”等举措,保护农民的实际利益,实现富民、富国的主张.李觏的富民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观意义
-
李觏思想研究的一部力作——评《李觏评传》
-
作者:肖冬松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思想研究 哲学思想 评传 文化背景 经济思想 王安石 理论渊源 军事思想 “庆历新政
-
描述:李觏思想研究的一部力作——评《李觏评传》肖冬松由姜国柱教授所著中国思想家评传系列丛书之七十五卷《李觏评传》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纵览全书,深感是一本阐扬传统文化的高质量、高品位的上乘之作。此书
-
礼统内外——李觏对儒学现实主义精神的发展
-
作者:饶国宾 来源:政治与法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统内外 礼统内外 礼顺人欲 礼顺人欲 学礼成圣 学礼成圣 李觏 李觏 儒学 儒学
-
描述:透析整个儒学发展史,儒学的生命力除了与其意识形态地位有关外,更大程度上在于其中充满现实冲突与融合的现实主义精神。李觏则是在秉承先秦儒家的思想基础上,阐发了“礼统内外”、“礼顺人欲”、“学礼成圣
-
王安石的经学观与经学解释学
-
作者:李祥俊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经书 经学 经学解释学
-
描述:王朝。在处理经书解释中的心与理、古与今、理与事、言与意关系基础上,王安石提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经学解释学。
-
李觏的“礼顺人情”论——兼与胡瑗反人情论的比较
-
作者:焦秀萍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礼与情 礼与情 礼义与利欲 礼义与利欲 主内与主外 主内与主外
-
描述:李觏与胡瑗是北宋同时期的儒学代表人物,但二人就礼与情即礼义与利欲问题上却存在着巨大分歧,具体表现在情之善恶、礼与情之关系以及礼义与利欲之关系等方面,他们对后世儒学的影响也有极大不同。究其实质,仍然是
-
欧阳修和王安石的经学特色
-
作者:乐文华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王安石 经学
-
描述:经学的突出代表,欧阳修和王安石的经学不仅是宋学阵营内部与理学相抗衡的一大派别,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朱陆经学之别
-
作者:蔡方鹿 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经学 区别
-
描述:朱熹、陆九渊在治经学上存在着基本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朱熹遍注群经,陆九渊则轻视经典;在易学之太极说、阴阳说方面,在<古文尚书>"十六字心传"方面,朱陆双方均存在着差异.朱陆经学之别,正是其理学思想
-
四库总目鲁府秘方提要辨正
-
作者:杜泽逊 来源:文献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秘方 国家图书馆 提要 龚廷贤 辨正 四库全书总目 钞本 编辑 万历 四库馆臣
-
描述:卷三尾题《新刊鲁府禁方》,知是书一名《鲁府禁方》。考《鲁府禁方》四
-
屈原《离骚》用礼探微
-
作者:王学军 贺威丽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礼 周礼
-
描述:涉及范围广;以周礼为本而又融入楚地习俗。东周礼崩乐坏之际,礼制并未完全丧失固有作用,作为身份等级衡量标准,依旧有其存在价值和意义,因而《离骚》用礼数量众多,涉及范围广;周代贵族熟悉礼仪,礼为社会交往
-
史学和经学
-
作者:刘家和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学 史学 儒家经典 《春秋》 孔子 中国经学 《书》 《礼记》 古文学 《周礼》
-
描述:史学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学科,同很多学科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在中国学术史上还有一门与史学关系甚密的学科,这就是经学。怎样把握史学和经学的关系?这就是本文准备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