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58)
报纸(472)
图书(22)
学位论文(12)
会议论文(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01)
地方文献 (103)
地方风物 (20)
红色文化 (13)
才乡教育 (10)
非遗保护 (10)
宗教集要 (9)
文化溯源 (6)
按年份分组
2014(204)
2013(78)
2012(116)
2010(105)
2009(74)
2007(75)
2004(34)
1992(17)
1990(16)
1987(23)
按来源分组
艺术百家(10)
美术观察(9)
社会科学战线(3)
诗选刊(3)
文学与人生(2)
文艺争鸣(2)
中国油画(2)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1)
科教文汇(中旬刊)(1)
花城(1)
彰显真善美统一的共同理想——黄鹤情国际女画家作品联展
作者:张善平  来源:美术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画家  真善美统一  作品  共同理想  国际  彰显  2004年  黄鹤楼  文化部 
描述:队伍克服种种困难,顽强地生存下来,并由
论《牡丹亭》的创作思想-兼谈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
作者:张贤蓉  来源:赣南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杜丽娘  《牡丹亭》  创作思想  思想艺术  爱情婚姻  天道  市民  伦理观  作品 
描述:(沈德符:《顾曲杂言》)。
“昌达杯”优秀小说奖获奖作者作品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文学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  作品  获奖  高压氧舱  乡村情感  作者  刘绍棠  优秀  池塘  婚姻 
描述:“昌达杯”优秀小说奖获奖作者作品
世纪同行·影与语丝
作者:暂无 来源:小说界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译文  紫金山  文学翻译  研究工作  半山  作品  宋朝  吴祖光  城墙 
描述:道我翻译过的不少作品中,确有很多是属于“不朽之作”的,可惜的是译文却出自我的“易朽之笔”,因此我总希望在我的译文之后会有更好的和更新的译文出现,来丰
画里寻诗 可赏可读——张铭淑花鸟画作品观后
作者:李福顺  来源:美术杂志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部队农场  出版社  花鸟画  服装设计  中国画  中央美术学院  编辑工作  绘画创作  陶瓷厂  作品 
描述:张铭淑,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先下部队农场劳动四年,又在陶瓷厂工作数年,还曾搞过服装设计,前几年调到天津美术出版社工作。她设计的陶瓷、服装都获过奖。近几年她利用编辑工作之余,进行绘画创作。起初只是个人“抒情”,手法不拘一格,尽兴而止,画好便塞入床底,根本没有想到发
陈容画龙今存作品及其生平的探讨——兼与铃木敬先生等商榷
作者:林树中  来源:艺苑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品  水墨画  省博物馆  艺术博物馆  兴隆洼文化  内蒙古敖汉旗  比较研究  意识形态  朱思本  中国绘画史 
描述:陈容画龙今存作品及其生平的探讨——兼与铃木敬先生等商榷
谈谈雅文学与俗文学——在《华子良传奇》作品讨论会上的讲话
作者:马识途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雅文学  通俗文学  讨论会  社会主义文学  作品  刘绍棠  传奇文学  通俗小说  文艺界  马烽 
描述:如何看法,如何对待。
《珠玉词》校笺本出版
作者:杜华平 文霞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词》  校笺  汲古阁本  况周颐  晏殊  毛本  抚州地区  华平  允中  作品 
描述:晏殊《珠玉词》况周颐称为花中之牡丹,而一个多世纪来,除了吴讷《百家词》本和毛氏汲古阁本外,一直没有的校笺本出现。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吴林抒校签的《珠玉词》,填补了这一空白。
熔铸古今 承前拓——黄松坚和他的陶艺创作
作者:陶文  来源:雕塑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艺美术  黄松    作品  石湾陶艺  陶艺创作  博物馆  贴塑  收藏  红军长征 
描述:在中国陶塑艺术大师中,黄松坚有着令人注目的独特风采.  黄松坚,1940年生于广东东莞,1992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1996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3年被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第四个十年:中国散文的崛起——兼谈中青年散文作家的创作
作者:范昌灼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创作  作家  中国散文  中青年  作品  王英琦  贾平凹  古镇  腰鼓  安塞 
描述:,这十年,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我国的思想文化观念产生了很大变化。散文这一“老资格”的文学品类,同小说、报告文学等相比,其发展速度虽然显得有些缓慢,但无论是作品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