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明清以来〈拾画〉〈叫画〉折子戏文本及其演出之探讨
作者:李惠绵  来源:台大中文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拾昼  叫昼  玩具  折子戏 
描述:畫〉〈叫畫〉的著墨略少,本文嘗試藉〈拾畫〉〈叫畫〉印證崑劇折子戲從文本到定型的歷史發展。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元日》文本细读与教学策略
作者:李卫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爆竹  春节  屠苏酒  引导学生  教学策略  古诗  感情朗读  桃符  元旦 
描述:""元旦"一词最早见于《晋书》。南北朝梁人萧
《牡丹亭》作为修辞原型在后世文本中的复现
作者:林山  来源: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修辞原型  修辞原型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复现  复现  汤显祖  汤显祖 
描述:女性意识和爱情观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的嬗变轨迹。
凭几与隐几:文本和图像中的“一物二义”
作者:李溪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庄子  白居易  陈洪绶 
描述:子》齐物精神的隐几之风,却在汉魏逐渐与日常生活结合,至白居易后被塑造为文人形象的典范,而尤以晚明陈洪绶的图像表达最为丰满传神。隐几不仅表现在画面自身,也是对画家及观画者精神境界和行为方式的表述,从而将画家、画面和观者凝聚于一个整体意义之中。
看似寻常最奇崛--文本语言探幽
作者:陈道志  来源:新课程研究(下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寻常”,却意蕴“奇崛”,耐人寻味。而这样寓“艰辛”于平易的文本在教学中俯拾皆是。那么,教师如何利用这样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透过“寻常”文字一览文字背后的“奇崛”之景呢?
“思适”四则
作者:汪照圆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央图书馆  顾千里  海源  杨氏  古籍  李氏  流传  朱彝尊  王烈  李清照 
描述:)此书现存北京图书馆”;同页作各本流传图则为:吴志伊氏→海源阁杨氏→北京图书馆。
舞星
作者:蒋杏  来源:长江文艺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双沟  城市  剧团  舞蹈  建筑设计  天保  歌舞  音乐  流传  黄鹤 
描述:起初我并不知道。小冰进剧团时才十三岁,那会儿我正在一家工厂做工人,当我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爬进剧团当编剧后,小冰已成为一个这样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成为大姑娘的小冰仍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剧团里姑娘很多,且都天姿国色。小冰走进我视线是全市歌舞大赛,阴差阳错我
王安石和红双喜
作者:易淑锋  来源:民间文学 上半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上联  对联  员外  习俗  门窗  流传  赶考  大人  高歌 
描述:人们在逢年过节尤其是办喜事的时候,总爱在门窗上贴大红双喜字。据民间传说,这一习俗是由北宋大政治家、大文学家王安石流传下来的。王安石二十二岁那年,赴京赶考。这一日,来到了一个叫马家集的小镇。王安石放
妙笔点化 铸成新唱
作者:马双有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句  登泰山  王安石  模仿  刘禹锡  流传  李白  杜甫  孔子  毛泽东 
描述:高大之意,
句因篇佳而名
作者:徐景洲  来源:写作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晏殊  陈子昂  流传  文学现象  归来  古代诗人  校勘  伤春  七律诗 
描述:到了历代诗评家的关注.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