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人追悼“精神货郎”吴炳才“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楚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东楚网(东楚晚报)本报讯(记者 叶建鹏)哀乐低回,泪水涟涟。12日上午,黄石、大冶各界干部群众近千人来到大冶市殡仪馆,追悼“精神货郎”吴炳才。
上午9时,大冶市殡仪馆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吴老
-
大冶档案馆接过“精神货郎”担 吴炳才进入“名人堂”
-
作者:暂无 来源:黄石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黄石日报)(记者 殷珂) 全国“十大法制新闻人物”、“不老的精神货郎”吴炳才逝世后,他毕生收集、极富保存价值的几大木箱剪贴报等资料谁来保管?16日,大冶市档案馆馆长胡细银告诉记者,遵照吴老的遗愿
-
委任黄采吴鹤楼等为宜丰万安等县政府警佐
-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省政府公报 年份:193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委任黄采吴鹤楼等为宜丰万安等县政府警佐
-
吴曾祺《涵芬楼文谈》之“创作主体论”浅析
-
作者:兰培 来源:前沿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曾祺 作家修养 识见 笔力 意匠 性灵
-
描述:吴曾祺的《涵芬楼文谈》是近代一部较为完整的写作理论专著。本文试图从创作主体方面入手,发掘、概括吴氏以“识见、笔力、意匠、性灵”为核心的作家修养理论,探析其中的理论精髓与独创之处,希冀为今天的写作
-
诗野掇拾 “更上一层楼”的“楼”在哪儿 小溪何能泊“吴船”
-
作者:暂无 来源:资料卡片杂志(剪裁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诗野掇拾 “更上一层楼”的“楼”在哪儿 小溪何能泊“吴船”
-
吴曾祺《涵芬楼文谈》之“求古从今”说
-
作者:韩李茁 来源: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曾祺 《涵芬楼文谈》 "求古从今"说
-
描述:吴曾祺提出的“求古从今”说贯穿《涵芬楼文谈》全书,探讨此理论对前代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以及提出的缘由,并从全书系统地提炼归纳实践“求古从今”说的具体方法,旨在探求吴氏“求古从今”说的精髓及其所
-
周礼同志在除夕广播大会上的讲话
-
作者:周礼 来源:湖南政报 年份:196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主义 贯彻执行 工农业 党中央 毛主席 产品产量 大跃进 任务 广播大会 农业生产
-
描述:伟大的1959年过去了,新的战斗的一年——1960年即将到来,当我们在这里集会祝捷迎新的时候,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员会热烈地向你们祝贺新年!向在过去的一年中,在党中央和毛主席领导下,出色地完成了
-
被代表的最大群体理应是农民
-
作者:思帆 来源: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农民 实际收入 最大多数人 直接影响 政策 利益 农村 代表 国家 落实
-
描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占全国总人口近70%的广大农民,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稳定。然而,一些地方农村和农民受到不同程度的轻视,农民的实际收入逐年减少,广大农民不时受到诸多不平等政策的损害……在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牢记:
-
悠悠江楼觅黄鹤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建设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碾转颠簸了整整一天,汽车终于驶进了武汉城,这一刻,我躁动的心突然萌生对美的迫不及待的渴求,这是我第一次领略江涛阵阵、?莽苍苍的奔流,看到了不舍昼夜的长江,和它日夜狂怒地击打着的古城墙,还有那悠悠千古、古色古香的黄鹤楼。
黄鹤楼在武汉人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武汉人希冀黄鹤能给人间带来富庶和安宁,
-
白云黄鹤 千古名楼
-
作者:江霞 来源:现代交际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楼 传说故事 建筑形式 吕洞宾 文化内涵 长江流域 古神话 自然景观 标志性建筑 仿古建筑
-
描述:白云黄鹤千古名楼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来“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观光游览。现在我们来到了武汉的标志性建筑———黄鹤楼。它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楼阁。它始建于三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