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57)
报纸
(30)
会议论文
(7)
学位论文
(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8)
地方文献
(65)
非遗保护
(10)
才乡教育
(4)
地方风物
(3)
按年份分组
2014
(21)
2013
(14)
2012
(19)
2011
(13)
2010
(19)
2009
(15)
2007
(10)
2006
(14)
2005
(5)
1997
(2)
按来源分组
大众文艺
(2)
寻根
(1)
时代文学(双月版)
(1)
新华航空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1)
为了孩子:下半月号3-7岁
(1)
文史知识
(1)
新教育(吉林)
(1)
文学教育(下)
(1)
相关搜索词
产品
传统
创意
戏曲海报
名词
多媒体板
周礼
思考
发展史
戏文
先秦时期
恭王府
改革创新
咨询公司
改良
中学堂
孙权
公开课
《音乐鉴赏》
厦门大学
先秦
国学
教师教育
图画手工
关注学生
回归
农村小学
基础教育
三级课程
首页
>
根据【检索词:传统课程】搜索到相关结果
118
条
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中小学计算机
课程
指导纲要》北大方正资助
作者:
王相东
来源:
计算机世界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为此,国家教委最近颁发了《中小学计算机
课程
指导纲要》,对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材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的
课程
很精彩 我们的暑假很快乐 宏图三胞&青年时报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时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我们的
课程
很精彩 我们的暑假很快乐 宏图三胞&青年时报
移民学生多 所有
课程
提供中英双语教学 法拉盛高中关不得
作者:
暂无
来源:
侨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移民学生多 所有
课程
提供中英双语教学 法拉盛高中关不得
实行文史
课程
整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
吴梅
来源:
中学语文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综合素质
文史
历史教学
课程
整合
培养学生
王安石
司马光
语文教学
成语
文学作品
描述:
实行文史
课程
整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应是
课程
的决策者——对修订大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
马云鹏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
数学教学
课程
改革
教学过程
描述:
教师应是
课程
的决策者——对修订大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学历史
课程
研究性学习理论与目标纲要(讨论稿)(续)
作者:
聂幼犁
於以传
来源:
历史教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洋务运动
研究性学习
中学历史
课程
学习理论
王安石变法
课本剧
教师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封建残余
多媒体课件
描述:
敢于调整原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及时地组织研究呢?“问题”可能以幼稚或矛盾的形式出现,但这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研究性学习的机遇。是迸发自学生的最具群体感染力的“火花”。抓住这个“火花”和机遇,及时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即时调整的问题式研究性学习。引导或帮助学生“破题”,即点出问题的实质及其价值是关键,“撒得出,收得回”是难点;与发现一样,需要教师扎实的功底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计算机绘图应是建筑制图
课程
教学中的核心
作者:
刘洋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计算机绘图
计算机绘图
建筑制图
建筑制图
核心
核心
描述:
从计算机绘图在建筑制图
课程
教学中的偏房地位现状和为什么要提高到核心地位2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建筑制图
课程
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开设《礼仪》
课程
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作者:
朱文琼
来源:
科学咨询(下旬)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仪的含义
企业需要礼仪
中职生礼仪现状不容乐观
礼仪应是职业中学的基本素质课
礼仪课的内容
描述:
中国是礼仪之邦,却因为最近几十年经济浪潮的冲击,社会的礼仪规范和人们的礼仪行为逐渐消失了,而现代企业与国际的接轨,又需要具有基本礼仪素质的企业员工,作为企业培养一线员工的中职学校,应该把《礼仪》做为公共素质课在各个专业普遍开设,以期提高一线员工的素质,为企业培养更多有素质、有能力的有用人才。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吉林农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秋节
传说
《周礼》
节日
传统
史书
明清
元旦
描述:
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王安石如何“理财”
作者:
王学泰
来源:
领导文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理财
文人士大夫
司马光
世说新语
免役法
服务业
商人
垄断
传统
描述:
名满天下的高士。作为政治家和变法主持人,王安石却是另一副样子。他既没有生活中的“书呆子”气,也不像历史上另一位改革家王莽那样食古不化,认真地去实践《周礼》中的种种规定。王安石非常重视钱。甚至可以说,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就是“弄钱”,用比较雅的说法是“理财”。 在理财问题上,王安石与司马光曾发生过一场争论。熙宁元年(1068年),宰相曾公亮鉴于河北大灾,要求取消郊祀后对大臣的赏赐,这引起一些大臣的反对,双方在宋神宗面前争辩起来。王安石反对,认为这没有几个钱,斤斤计较,有失大体;司马光则表示赞成,他认为国库日益空虚,上下都应该节俭,取消很好。二人进一步申说自己的观点。王说,国用不足是因为没有好的理财人;司马说,所谓“理财”不过是巧立名目、从人民身上尽情搜刮,最后使百姓困穷已极,流为寇盗。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