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周代“礼”、“俗”看《诗经》婚恋诗中言情心理产生的原因
-
作者:王亚男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婚恋诗 周代 婚恋生活 诗经 行为模式 思想观念 婚恋习俗 周礼 差异性 春秋时期
-
描述:括而言,"俗是因地因人而自然形成的习惯性行为模式与思想观念,具有多样性、地域性等特点"。《慎子》云"礼从俗",是俗先于礼,礼出于俗。二者具有
-
《周礼》“六诗”述略
-
作者:徐丽鹃 陶水平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诗" 体用 "诗" 仪式 "六义"
-
描述:的内容主要是占卜祝辞;在祭祀仪式文化中其内容主要是祭祖颂歌,而在礼乐文化中,其内容主要是不同典礼场合演奏的礼乐歌辞.《周礼》中“六诗”的概念是在漫长历史进程中逐步生成、丰富和完善的.
-
诗六义辨说
-
作者:彭声洪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义说 六诗 表现手法 毛诗序 三体 诗经 表现方法 周礼 三用 周代诗歌
-
描述:赋、比、兴、风、雅、颂,《毛诗序》称六义,《周礼》称“六诗”,于是后人对“六义”或“六诗”就产生了不同的解释。各家的解释虽不同,就其大略而论,基本上只有“六诗皆体”和“三体三用”两说。兹依次列举如下:
-
六诗古义解
-
作者:奚柳芳 来源: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诗 古义 孔子删诗 六义 周礼 艺术手法 诗三百 诗序 章太炎 诗歌
-
描述:《毛诗》“六义”之说,本于《周礼·春宫》:“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诗序》因之,称为“六义”。郑玄注“六诗”曰:“风,言贤圣治道之遗化;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
《周礼》医事考
-
作者:张少龙 安娜 来源: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医事 周礼 医政管理 发展状况 古代社会 医药 医学理论 周代 初步形成 儒家
-
描述:对《周礼》研究的范围,考察我国周代时的医政管理体制和医药科学的发展状况。
-
周礼与《小雅》部分诗篇的创作
-
作者:祝秀权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君子 文王 礼仪 创作 养老 诸侯 周礼 文艺评论 小雅 周代
-
描述:鹿鸣》一诗,古今论者极多,观点、结论层出不穷。本文从周代礼乐教化的角度审视此诗,考察其创作的本义。
-
解读西周美酒与探源周礼文化
-
作者:权美平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酒文化 西周 中国古代 周礼 祭祀 周代 酿造 重要地位 具体问题 礼记
-
描述:缺。
-
《周礼》“六诗”本义探
-
作者:刘丽文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大司乐 十二律 六诗 教学内容 “兴” “雅” 音乐 “比” 政治伦理
-
描述:《周礼·春官·大师》云:“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这“六诗”之义究竟是什么?千年来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只有把“六诗”放到其所产生与存在的背景即语境中才能正确理解。语境有二:一是
-
“礼”“乐”闲话
-
作者:杨会青 来源:中国科学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 乐 《周礼》 《诗经》 礼仪 音乐 鼓乐 “乐” “礼” 闲话
-
描述:本文阐述了我国“礼”“乐”的历史文化,论述了“礼”“乐”的意义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一、《周礼》中的“礼”“乐”;二、《诗经》中的“礼”“乐”;三、平民的“礼”“乐”;四、流失的“礼”“乐
-
周代的“六艺”
-
作者:杨博鹏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艺” 周代 《周礼》 造字方法 中学 语文
-
描述:《周礼》中说:“保氏掌谏王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六艺具体指什么呢? 一、五礼,即五种礼仪:吉礼——祭祀用礼;嘉礼——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