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0)
报纸(22)
图书(3)
会议论文(2)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3)
地方文献 (14)
地方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4(13)
2011(7)
2010(8)
2009(5)
2007(5)
2006(7)
2000(1)
1999(2)
1982(2)
1981(1)
按来源分组
中国美术(1)
惠州日报(1)
北京日报(1)
舞蹈(1)
东方艺术(1)
人民日报海外版(1)
上海戏剧(1)
收藏(1)
今日湖北·下半月(1)
今日湖北(下半月)(1)
蓦然回首:青年画家张铭其人其
作者:叶正虹  来源:美与时代(中)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河北省  河北省  山水画创作  山水画创作  职业学校  职业学校  院画家  院画家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书画家  书画家  澄怀味象  澄怀味象  石家庄  石家庄  国画作品  国画作品  书法篆刻  书法篆刻 
描述:为河北山水画创作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青年书画家创作中心副主任、尚庄艺术部落秘书长。作品多次入选河北省及全国性大展并有获奖。出版《澄怀味象—张铭画集》、《当代名家国画作品—张铭卷》、《张铭山水精品集》、《张铭写生作品集》等,2010年策划《当代画家艺术跟踪》丛书。举办个展、联展多次。
明清以来〈拾画〉〈叫〉折子戏文本及其演出之探讨
作者:李惠绵  来源:台大中文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拾昼  叫昼  玩具  折子戏 
描述:2-1988)、浙崑汪世瑜(1941-)、上崑岳美緹(1941-)、蘇崑石小梅(1949-)等近現代崑劇表演藝術家,對〈拾畫〉〈叫畫〉折子戲舞台表演之差異。檢閱湯顯祖《牡丹亭》相關研究之成果,對〈拾畫〉〈叫畫〉的著墨略少,本文嘗試藉〈拾畫〉〈叫畫〉印證崑劇折子戲從文本到定型的歷史發展。
对教材所注“《临江仙》词意”的质疑
作者:孙延喜  来源: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江仙》  词意  教材  质疑  唐诗宋词  高中语文  晏几道  教科书 
描述:《临江仙》词意”的小注。但画中是一位女子独立,与整篇词意不符合。在这首词之后选这幅,这对学生理解全词产生了障碍。 这首词独立的当是抒情主人公即词人。从事理上分析,作者思念一位飘零的歌女,但情人已
郑侠:向皇帝说实“
作者:白培春  来源:中国税务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皇帝  王安石变法  北宋时期 
描述:郑侠,是北宋时期一个地位卑微的京城守门小官员,因为斗胆向皇帝说了实“”,反映百姓的疾苦,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闻名。
宁波传统民居人文砖雕艺术
作者:余如龙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砖雕艺术  地方特色  宁波  王安石  人文  以德治国  雕刻  海防思想  传统民居  竹林七贤 
描述:宁波人讲究营建庄重的祖居宅第,用材极其恢宏,进深步架密设,在雕刻装饰上极尽所能,雕刻之繁复不计人力与工时的成本,尤其是门楼、八字门墙及屏风墙等处的砖雕运用,更是别具地方特色。
质量为戳-诗配/刘绍辉 诗/张翟西滨
作者:暂无 来源:陕西工人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质量为戳-诗配/刘绍辉 诗/张翟西滨
心师造化-谢逸娥荷之创作研究
作者:黄谢逸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荷花  师造化  水墨画 
描述:列三項目的: (一) 藉由文獻的探討,學習歷代畫家如何以工筆、沒骨、半工寫、寫意等繪畫 技巧,將荷花的謙卑及出汙泥而不染等特性,於作品中展現出來,並作進 一步的探討,希望能提出具體之研究成果。 (二)透過對荷花之實地觀察及描繪,並藉由研究心得及運用傳統或現代的各種 水墨表現技法,希望能在研究創作中建構出自我繪畫的風格。 (三)希望透過閱讀、蒐集、攝影、寫生,完成一個新的畫荷論述,為畫壇略盡 棉薄之力。 荷花是中國花鳥繪畫藝術中相當具代表性的題材,不論其淡雅而不俗的清 姿、亭亭淨植、不蔓不枝的傲岸,或出汙泥不染的精神意涵,在在讓筆者心嚮往 之,「花中君子」的美譽,更符合文人水墨畫的精神──借物取境的情懷,因此, 在眾多的花鳥題材中,筆者決定以荷花做為描摹、探討的對象。 本研究擬採混合運用「田野調查法」、「文獻分析法」、「創造性思維法」 等三種研究方法,藉由文獻探討與自然觀察,以形寫神進入意趣之境,欲與「花 中君子」之神韻相合,進而將自然之美融入創作,以達天人合一的境界。 本創作研究經論文探討及創作實務之實踐之後得到以下結論: 〈一〉研究水墨畫,應追溯其各畫脈,從認識而瞭解,並實際驗證;藉由瞭解 傳統,接近傳統,以傳統為基礎,作為藝術創作的起點。 〈二〉創作荷畫時,一方面師法傳統法則,另一方面力求融入現代水墨的韻味, 期能呈現獨特民族性特色,以展現融合寫實與造境於一爐的獨特風韻。 〈三〉自畫論中體悟水墨畫講究的「天人合一」、「氣韻生動」、「形神兼備」 之意境,嘗試兼工帶寫,色墨交融之技法,力求增強效果,再透過實地寫 生,將所見、所聞,結合心中所感,創作出擁有個人風貌之作品。 筆者日後將持續鑽研此一領域,期能自我提昇繪畫造詣,並秉持人一我 十、百煉成鋼、鍥而不捨的精神,努力不懈。更希望各位先進與同好不吝賜教, 以使此項研究更臻完善。
天一阁藏:烟云满纸说何澄
作者:贺宇红 赵维杨  来源:宁波日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天一阁藏:烟云满纸说何澄
沈凤锵与李炳光的诗之交
作者:暂无 来源:温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李炳光《桐轩品陶图》 沈凤锵《乞李漱梅、叔諴两君写桐轩品陶图》诗(局部) 谢咏康 温州博物馆藏有许多瑞安明清及民国时期书画家的作品,其中有一幅李炳光的中国画《桐轩品陶图》,描绘其友人沈凤锵收藏品味千年古陶的故事。 李炳光(1860—1937),字漱梅,瑞安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人。其父亲李肇
“粉大师”王相箴作品展昨在禾亮相
作者:暂无 来源:南湖晚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粉大师”王相箴作品展昨在禾亮相   N晚报记者 沈爱君 实习生陈昉昊 本报讯 “小巷是江南水乡的一大特色,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我比较偏爱……”昨天上午,我市70多岁的著名画家王相箴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