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曾巩:被文名掩盖的北宋能臣
作者:暂无 来源:海峡通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能臣  北宋  “文以明道”  唐宋八大家  文学创作  古文运动  欧阳修 
描述:在文学创作方面.曾巩上学韩愈,师承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是宋代新古文运动的中坚,散文成就很高。《宋史·曾巩传》评论其文:“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宋代以降.许多人将其作品奉为典范,他因此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
反衬手法在诗中的妙用
作者:范晓燕  来源:写作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手法  唐代诗歌  王维  境界  山林  山水诗  正面描写  王安石  鸟鸣涧  静中有动 
描述:反衬手法在诗中的妙用
宋词中的咏史词
作者:劉揚忠  来源:词学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史  作品  宋词  士大夫  作者  南宋  述志  宋代  圭璋  王安石 
描述:的发展变化,随着词本来潜藏着的较多方面的文学功能日益被人们发现和认识,词苑的述志言怀之什逐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并出现了数量可观的优秀作品。既要
毛诗》郑笺与《周礼》
作者:沈薇薇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毛诗  文明发展  中华民族  礼仪  礼制  郑笺 
描述:礼》。
王安石北宋道德性命学
作者:徐丽丽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道德性命学的阶段性,将王安石北宋前期道德思想,以及同时稍后的道学派二程的关系总括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庆历新政派的名教重建与同时稍后的邵雍、周敦颐的内省修养,以庆历新政派与守旧派的名实之争为其思想矛盾
《伤仲永》 (北宋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绵阳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北宋]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牛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读经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北宋政治文化与王安石变法
作者:王荣科  来源: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政治文化  体系文化  政策文化  政治过程文化 
描述:形成相应的新的政治文化 ,因此难以得到广泛认同与支持
王安石--北宋时期杰出的法家
作者:邓广铭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北宋时期  法家  儒家经典  自然观  董仲舒  地主阶级  思想理论基础  诸子百家  革新思想 
描述:逐渐觉察到一些现实的社会政治问题,形成了革新思想。他反对董仲舒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谬论,指出:“尚变者,天道也。”“有阴有阳,新故相除者,天也;有处有辨,新故相除者,人也”。这种“新故相除”的自然观和社会观,是他进行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
北宋农民的阶级斗争与王安石变法
作者:史兵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大地主阶级  北宋中期  变革时期  吴起变法  中国封建社会  农民起义  司马光  北宋王朝  半自耕农 
描述:的革命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属于另一种类型,它是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