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曾巩之“书”与“序” ——名著浅读
-
作者:躲斋 来源:新民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读曾巩之“书”与“序” ——名著浅读
-
读曾巩之“书”与“序”——名著浅读
-
作者: 躲斋 来源:新民晚报美国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读曾巩之“书”与“序”——名著浅读
-
一曲“锦屏人”的幽怨之歌——《牡丹亭》之《惊梦·皂罗袍》赏析
-
作者:周慧珍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 林黛玉 锦屏 红楼梦 赏析 戏曲家 代表作
-
描述:林黛玉曾经在悠扬的笛韵中听到几句昆曲,因而觉得十分感慨缠绵,十分伤心。她听到的,便是《皂罗袍》这支“锦屏人”的幽怨之歌(事见《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出自明代伟大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第十出
-
《才子牡丹亭》作者考述:兼及《笠阁批评旧戏目》的作者问题
-
作者:华玮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西青散记 汤显祖 戏曲研究 作者问题 戏曲批评 考述 杜丽娘 东亚图书馆 北图本
-
描述:批语及各种附录(包括《笠阁批评旧戏目》),内容包罗万象,又引经据典,涵盖面遍及诗、词、曲、小说、历史、理学、佛老、医学、风俗、制度各方面;且数量庞大,都约三十万言,远远
-
戏曲音乐史
-
作者:海震 来源:文化艺术出版社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戏曲音乐 戏曲音乐 音乐史 音乐史 中国 中国
-
描述:戏曲音乐史
-
戏曲表演的基本特点
-
作者:阿甲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表演 地方戏曲 李渔 戏曲理论 舞台戏剧 汤显祖 观众 演员 程式思维 程式化
-
描述:的想象、文字的想象体会出人物来,象张飞、李逵……直接是看不到人的。我们戏曲虽然舞台上可以观到人,但观众也要通过唱词去体会人物,因此这个词要浅,词浅才能使人理解,感性的东西才能强。李渔批评汤显祖的《牡丹亭
-
论戏曲导演
-
作者:张庚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舞台 导演 演员 艺术手段 节奏 汤显祖 艺术创作 动作 中国戏曲 参军戏
-
描述:导演职能的发展导演,这个名词,或者说这个工作,在中国戏曲中间出现,据我所知,在解放以前并不普遍,也许在上海偶然有个别的戏是有导演的,北京还没有听说过。研究一下中国戏曲史,虽然没有“导演”这个名词,但是导演这个职能也是有个发展过程
-
明清传奇“魂梦”叙事模式意义探析:从《牡丹亭》和《鸳鸯梦》
-
作者:张岚岚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叙事模式 叙事模式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明清传奇 明清传奇 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 鸳鸯 鸳鸯 汤显祖 汤显祖 艺术形式 艺术形式 柳梦梅 柳梦梅 叙事主题 叙事主题
-
描述:论及中国戏曲之特点,清末学者王国维一言以蔽之,"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较之于西方戏剧,中国戏曲是一种抒情能力强于叙事能力的艺术形式,但究其实质,它必然是要讲述一个故事,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叙事艺术
-
对“古典爱情”的解构与颠覆:论余华《古典爱情》对汤显祖《牡
-
作者:张艳丽 乔业琼 来源: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仿 戏仿 反讽 反讽 古典爱情 古典爱情
-
描述:所构造出的古典爱情的解构与颠覆。
-
明戏中的宗教剧(续)
-
作者:马焯荣 来源:艺海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目连救母 杜丽娘 汤显祖 佛教神话 浪漫主义 明传奇 神话故事 女主人公 改编 传奇剧
-
描述:这一佛经改编而成的戏剧是北宋杂剧《目连救母》(据孟元老《东京孟华录》)。郑作虽亦据此佛典改编,叙述一个佛徒救母的神话故事,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