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70)
报纸(73)
学位论文(29)
会议论文(12)
图书(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89)
地方文献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3(61)
2012(39)
2011(44)
2010(34)
2009(38)
2006(24)
2004(26)
2001(25)
1993(8)
1990(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41)
历史教学(7)
抚州师专学报(6)
晋阳学刊(4)
成才之路(2)
税收与社会(1)
青春岁月(1)
科技致富向导(1)
内蒙古电大学刊(1)
科学之友(B版)(1)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演绎及原因
作者:夏莺  来源:黑龙江史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历史演绎  社会气候 
描述:本文撇开王安石其人、其事,只就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诠释及其原因进行一些粗浅地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如何客观的去评判历史。
察古人变法,省组织变革
作者:何世岳  来源:人力资源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组织变革  王安石变法  变革阻力  激进式变革  共同愿景  领导者  再冻结  解冻  古人  内外部环境 
描述:和王安石的变法影响深远。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内外环境也不尽相同,都采用了激进式的变革方式,一成一败,个中原委,耐人寻味。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认为,任何成功的组织变革过程都包含解冻、改变和再冻结三个阶段
试论王安石变法对中医药的影响
作者:徐春娟 陈荣 邓棋卫 周强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变法  市易法  三舍法  中医药 
描述:位。
王安石变法:动机与效果背离
作者:曹中原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政府拔款  背离  政府控制  财政收入  政府行为  市易法  市场 
描述:政府办企业。政府办企业会是一个什么结果.不言而喻。
浅谈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
作者:崔永东  来源:成功(教育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体制  改革  变法措施  失败 
描述:中国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改革,或者缓和了阶级矛盾;或者发展了生产力.作为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独具匠心、针砭时弊、理念超前,匡扶济困、一直为中外史学家称道.可是,这次改革成效不敢恭维,王安石本人也背上了
从王安石变法失败话吏治
作者:孔见  来源:中华魂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  社会矛盾  吏治  政治家  农田水利  失败  博学多才  内忧外患  免役法 
描述:、保马法等等,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各方面,目的是要通过变法立制,
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杨利勤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改革  富国  民生 
描述:穷了,王安石变法终归失败。
变法与苏轼作品评价的关系
作者:廖仲安 高怀玉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作品评价  苏轼  学术界  争论 
描述:目前学术界对苏轼的评价还有一些争论。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关于变法的问题:(一)苏轼在王安石变法前后的政冶立场应孩怎么估计?
「志於便民」:北宋宁至元佑时期的民情与朝议攻防(1069
作者:童永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变法  民本思想  民情 
描述:份,並指出即便雙方有開源、節流的差異,但都有意將國用與民生等而觀之,並試圖達到益國便民。雙方都認為對方的理論有缺陷,王安石面對嚴厲攻擊,則一方面指出政策服膺義理,並且真正重視百姓。第二章討論具體的民情,說明官僚如何引介百姓不利於新法的事證,藉此攻擊政府;另一方面,王安石與其同僚則想方設法自圓其說,擺脫不利事證的指控。兩派的攻防不僅表現在文字上,也表現在資訊管道的爭奪上。第三章則講述官僚如何在無可辯護之際,嘗試超越民情,訴諸法令的本意,從而切斷了政策與民情的關係。第四章則是事實競逐的尾聲,隨著神宗去世、新政罷廢之際,似乎象徵反對派官僚眼中民情的勝利。元祐的官僚意圖重建政策與民情的關係,聲言「更化」立基於百姓的意願,然而與此同時,他們對於相斥的事實,也自有超越的辦法,這使元祐的官僚在下一波政治動盪中蒙受「害民」的指責,而這正好是他們過去善用的指控。
在結論中,我將簡單總結前四章的觀點,並且重新檢討民情在政府決策辯論中的效果。民情並非毫無作用,官僚積極運用民情從事政爭,說明民情的關鍵地位;然而官僚在推崇民情之際,也為超越民情留下了退路。訴諸官僚的智慧以及法令的大意,使他們可以無視不利政策的民情,這構成民情作用的限制。另一方面,官僚自由詮釋民情,也僅能自我說服。民情本屬客觀可驗證的標準,至此卻成為主觀的論辯材料,北宋官僚的「意氣之爭」並不僅是他們不懂得就事論事,剛好相反,他們的爭論,正好來自「事實」。傳統中國「民本」思想與現實政治在十一世紀彼此激盪,從而透露了官民互動的複雜內涵。
隆鑫·九广场2012文化季传递名门书香著名作家李浩携新著
作者:暂无 来源:成都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7月盛夏,隆鑫·九广场2012文化季为成都带来沁人书香,特邀著名作家李浩于7月8日下午15时举办其新著《巴蜀奇人》首发仪式暨签名赠书活动。 李浩先生,四川遂宁人,曾在《收获》、《十月》等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