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神宗与熙丰变法
-
作者:崔英超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神宗 王安石 熙丰变法 主宰作用 变法派 反变法派
-
描述:视野、多角度,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宋神宗与熙丰变法的联系,从而充分肯定了他在变法中的主宰作用。 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了北宋时期的社会危机和变法思潮的兴起。第二部分,分两个阶段论述
-
吴与弼哲学思想研究
-
作者:廖增辉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与弼 理学 修养 道德
-
描述:于体悟“圣人之道”。吴与弼常叹笺注之烦,无益有害,故不轻著述。他的文集多以语录形式刊行于世,《康斋集》涵盖了其理学思想的全貌。吴与弼主张“寻向上工夫”,提倡静中体验。他开创的崇仁学派,成为南方理学
-
吴与弼思想刍议
-
作者:朱林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与弼 居敬穷理 “理” 圣贤 吴兢 明儒学 抚州 人性思想 理学思想 举子
-
描述:廷议代夫。吴兢的七世孙吴宣迁居抚州。吴与弼的高祖吴景南,擅长诗,元初名儒吴澄曾为其诗集作序。曾祖吴审“博学,诗藻清丽”,祖父吴泾,迁居崇仁。父亲吴溥,官至国子司业,著有《古崖集》。吴与弼出身
-
吴与弼政治思想的进步性
-
作者:张俊相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思想 吴与弼 《书》 人民的利益 《尚书》 资本主义萌芽 统治者 进步性 知识分子 重民思想
-
描述:吴与弼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张俊相吴与弼(1391──1469),字子傅,号康斋,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明代著名理学家,"崇仁学派"的创始人。吴与弼的有生之年,历经了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
-
吴与弼的人格修养论
-
作者:张俊相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吴与弼的人格修养论
-
吴与弼和《崇仁学案》
-
作者:王文鹏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与弼 仁学 圣贤 穷理 居敬 圣人 《明儒学案》 哲学思想 陈献章 “理”
-
描述: 《崇仁学案》,精辟地阐述了我国明初一个颇有影响的哲学流派。它上承程、朱之道,下启王、谌之河,源远流长。既有继承性,又有创造性。因为这个学派是江西崇仁籍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吴与弼创立的,故称崇仁学案
-
吴与弼与江门学派
-
作者:刘兴邦 来源: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夫论 静思 静坐 境界论 "至乐" "真乐
-
描述:吴与弼"见静中意思"的超理性的工夫论、境界论,与朱熹理学"格物穷理"工夫论注重理性认识和涵养的过程不同,却启迪了陈白沙"静坐中养出端倪"的工夫论、境界论,"遂开江门之宗"。
-
吴与弼的理学思想
-
作者:张运华 来源: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与弼 "心" 端坐 静悟
-
描述:在理学向心学转变的过程中,有三位理学家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分别是薛碹、吴与弼和陈献幸,而吴与弼与陈献章有师徒之情,陈献章“得其静观涵养,遂开白沙之宗”.研究吴与弼的理学思想,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陈献章
-
乾隆新政找平衡
-
作者:吴万生 来源:人才资源开发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乾隆 李绂 平衡点 雍正帝 十三年 康熙皇帝 施政方针 直隶总督 年号 政治
-
描述:雍正帝死后,乾隆继位。25岁的乾隆想改变一下其父严苛的施政方针,又不至于走回其祖父康熙皇帝失之过宽的老路,就采取"折中"政策。在其父刚死,乾隆即位当皇帝而未正式使用自己的年号的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他就对朝廷
-
如果这是宋史 5 王安石变法卷
-
作者:高天流云 来源:辽宁教育出版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宋代 通俗读物 王安石变法 通俗读物
-
描述:不同,才发生了冲突;宋神宗是有理想的,想大有作为,只是太急躁了才导致最终失败……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