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而不哀愁-試論晏、歐、蘇詞中的理性思致
-
作者:張麗珠 来源:國文學誌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歐陽修 蘇軾 空閨圖像 理趣
-
描述:學手法,以融合古今文學的視角,來對若干詞作進行賞析。全文主要透過對晏殊、歐陽修、蘇軾的幾首詞作分析,試圖在幽微曲折的婉約美好詞情之外,抉發其進退有節的理性思考面,以闡明詞之為體,在綢繆宛轉的藝術風貌
-
凄婉深挚,沉郁悲凉: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赏析
-
作者:嘉树 来源:高中生之友(青春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蝶恋花 凄婉 赏析 悲凉 沉郁 失意文人 晏殊
-
描述:无忧的日子,直到四十岁左右因支持好友反对新法而被牵连入狱,"遂陆沉于下位".到老年晚景凄凉,衣食堪忧.
-
凄婉深挚,——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赏析沉郁悲凉
-
作者:嘉树 来源:高中生之友·青春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总而言之,就是说晏几道不趋炎附势,不懂
-
美丽而不哀愁-试论晏、欧、苏词中的理性思致
-
作者:暂无 来源:国文学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欧阳修 苏轼 空闺图像 理趣
-
描述:美丽而不哀愁-试论晏、欧、苏词中的理性思致
-
凄婉深挚,沉郁悲凉: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赏析
-
作者:嘉树 来源:高中生之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沉郁悲凉 晏几道 表达 赏析 画屏 时代 由盛而衰 感情 晏殊 黄庭坚
-
描述: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他生活的时代自仁宗、神宗、哲宗至徽宗,正是北宋由盛而衰的时期,这也恰好映照了他由富贵公子沦为穷困潦倒的失意文人的一生。他的词风格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
-
周礼全对格赖斯隐涵理论的发展
-
作者:陈道德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Grice ZHOU Liquan implicature pragmatics
-
描述:道德的和社会的合作准则.周先生所说的隐涵不仅包括了格赖斯的谈话隐涵,还包括了他的非谈话隐涵;不仅包括了格赖斯的非约定隐涵,还包括了他的约定隐涵.二是认为所有隐涵都是应用了合作准则或语境这些语用因素后
-
《民国的身影》重寻“隐于市”的诗人徐芳
-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青年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民国的身影》重寻“隐于市”的诗人徐芳
-
凤兮凤兮何去来——从《论语》看孔子的仕隐情结
-
作者:孟庆茹 来源: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仕隐情结 道 周礼 仁政
-
描述:《论语》记载了孔子对隐逸问题的深刻思考。孔子的基本仕隐观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但救世精神及仁政理想又使孔子突破其仕隐观的束缚,积极求仕。最后,孔子在理想成空的情况下怀道归隐。使孔子实现从仕
-
宋人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
-
作者:赵献涛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苕溪渔隐丛话》 胡应麟 隐逸诗人 胡仔 正确书写 《少室山房笔丛》 《诗薮》 清人 万历
-
描述:宋人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
-
白云栖大隐 黄鹤驾真仙
-
作者:宋学玉 来源:武当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白云栖大隐 黄鹤驾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