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茶诗六首
作者:李茂荣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松萝茶  牡丹亭  竹叶青  峨眉山  浙江省  诗魂  茶诗  汤显祖  临川  三重 
描述:茶诗六首
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场面布局艺术
作者:刘文辉  来源:艺海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创作  布局艺术  戏剧场面  杜丽娘  柳梦梅  戏剧创作  牡丹亭  中国戏曲  虚实相生 
描述:戏剧场面是戏剧创作的基本要素之一,与西方戏剧创作相比,中国戏曲的场面布局相对开放自由甚至散漫,尽管如此,自古以来优秀的戏曲作家如关汉卿、王实甫等依然十分注重场面的布局来提高戏剧
以情动人戏深沉——从艺术节的现代戏说开去
作者:凌翼云  来源:艺海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感  戏曲  现代题材  牡丹亭  以情动人  塑造人物  观众  亲情  爱情  汤显祖 
描述:2006年湖南艺术节中,现代题材戏曲剧目不胜枚举:京剧《紫英》,常德汉戏《合家欢》,花鼓戏《走近阳光》、《三个堂客们闹一房》、《手心手背》……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深受感动的戏,多是在塑造人物,特别是人物的情感上下了功夫;稍不足的,也多在情感上欠些火侯。
趣谈编剧“怪癖”
作者:鲁荷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楼板  牡丹亭  创作人员  节拍  佳作  原著  小曲  脱稿  编者 
描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段出自名剧《牡丹亭》中脍炙人口的名曲,据说是原著汤显祖创作此剧时,一边写一边脚踏楼板,击着节拍而写成的佳作,待至全剧脱稿后,他发现楼板,原来已被踏穿了一个窟窿
登滕王阁有感
作者:卢苇  来源:新一代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滕王阁  汤显祖  牡丹亭  风流人物  戏剧  自建  文学创作  公差  黄鹤楼  剧作家 
描述:因公差至南昌,闲暇日登滕王阁,立足顶楼,放眼四野,碧空如洗,赣水飞练,吟一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无限感慨立刻涌上心头。滕王阁自建成于世,1300多年间虽迭兴迭废,但终因其形胜、景异、文章好而不朽。清人写诗称
新版关公战秦琼
作者:苏杰阳  来源:集邮博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震亨  汤显祖  牡丹亭  关公  药名诗  万历年间  明朝  中国文学史  名医  元朝 
描述:朱震亨在午睡,汤显祖便在他的书房里静候。无聊之中,信手翻看书
一生爱好是天然
作者:梁谷音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昆曲  女子  牡丹亭  无穷  戏曲界  观众  现实生活  舞台 
描述:场笛声中传出几句昆曲牡丹亭,惹得她一阵伤心,泪湿罗帕。多少名伶演得如痴如醉,死去活来,恨不得自身与杜丽娘融成一团。《牡丹亭》何以那样激动人心,魅力无穷,只为它浪漫得可信,痴情得可爱,搧情搧得你无可
如何理解文学艺术家在创作中的奇异行为
作者:林清峰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创作  巴尔扎克  艺术家  作家  汤显祖  理解  艺术史  牡丹亭  奇异行为  文学艺术 
描述:掀开文学艺术史,我们会发现古今中外一些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出现了一些令人感到奇异的行动。如名剧《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在创作该剧时,“运思独苦,一日,忽然失踪,遍索之,乃卧庭中薪上,掩袂
关于《闺塾》
作者:李国民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牡丹亭  戏曲理论  学习兴趣  课前准备  原作精神  现代白话  人物语言  生命历程 
描述:教学导航一、课前准备1.讲《牡丹亭》有关知识,激起学习兴趣。①《牡丹亭》在当时的影响。②汤显祖戏曲理论的主要观点。2.自学。掌握全剧情节,弄清杜丽娘的生命历程,了解陈最良来杜府的背景。二、研读课文
大劈棺(外三则)
作者:程步奎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现代观众  昆曲  北京人  中央研究院  演出  西施  庄子  音响设备 
描述:大劈棺到台北"中央研究院"开会,旧雨新知,相聚一堂,在论辩之中得到精神提升的快感。论辩了两天,感到脑神经长期剑拔弩张,十分疲惫之时,有两位美国朋友却因思维理路完全不同,一路争辩,唇枪舌战,火药味愈来愈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