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30)
报纸(450)
会议论文(28)
学位论文(19)
图书(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59)
地方文献 (115)
地方风物 (21)
宗教集要 (15)
才乡教育 (12)
非遗保护 (6)
红色文化 (4)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2(77)
2011(110)
2009(71)
2007(66)
2006(47)
2005(33)
2003(38)
1999(45)
1995(28)
1956(2)
按来源分组
中医杂志(10)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5)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4)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3)
家庭中医药(3)
中医研究(2)
医药保健杂志(1)
长寿(1)
养生月刊(1)
广东中医(1)
陈道隆运用经络学说治疗杂病的经验
作者:邝安坤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陈道隆运用经络学说治疗杂病的经验
陈道群妇科临证经验采菁
作者:刘丰阁  来源:甘肃中医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道群  妇科  中医病机  辨证论治 
描述:河南省镇平县中医院陈道群主任中医师临证30余载,经验颇丰。陈师治学严谨,博通各家,极深医源。每于临证辨,潜心寻求端绪,洞窥细微,遣药用,莫不允当。余随陈师历数年,兹择其妇科临证见解及验分述
王烈教授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的经验
作者:原晓凤 李立新  来源:吉林中医药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儿哮喘  发作期  经验 
描述:王老曾对千余例哮喘小儿的发病机理进行分析,指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这种生理上的稚嫩状态,抵御疾病能力薄弱,乃是病发原因之一。而能致小儿产生哮喘发作的那种体态虚胖、面(白光)、肉松、易感或发育较差、体质异常酿成“痰蕴状态”是不可忽略之根本,并认为这种特殊变化是哮喘发病的内因所在。如受外邪所扰急暴哮喘发作,故称为哮喘发作期。
王烈教授用清法治疗婴幼儿热哮经验
作者:李新丽 孟虹  来源: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烈  清法  婴幼儿  热哮 
描述:大者3岁。多数病例有过敏性鼻炎、湿疹、佝偻病、脾虚泻以
刘绍武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
作者:胡连玺 郑志义  来源:山西中医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武  胃脘痛  调胃汤  溃疡汤  老中医经验 
描述:刘绍武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胡连玺)郑志义2)关键词刘绍武胃脘痛调胃汤溃疡汤老中医经验刘绍武老师业医逾70年,其治疗经验丰富,学术颇有建树。自弱冠之年即致力于《伤寒论》的研究,多有卓识。70年代初,倡
周鸣岐运用化瘀解毒法治疗皮肤病经验
作者:周升平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皮肤病/中医药疗法  @周鸣岐  @化瘀解毒 
描述: 家父周鸣岐,业医50余载,对皮肤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对皮肤顽疾能独运匠心,见微知著,洞察症结,擅用化瘀解毒之
刘韵远教授治疗小儿痰饮咳喘的经验
作者:刘慧丽  来源:北京中医杂志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儿童  痰饮证  咳喘  中医药疗法 
描述:主要与肺牌两脏功能失调有关,影响了津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以致水湿停聚而成。因为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脾常不足”,脾虚则肺气弱。脾阳不振,健运失职,水湿不化,上犯于肺,肺失宣降,上焦水津不能通调与布散,停聚于肺,而为痰饮。临床表现症状有以下几点: 1.面色苍黄或晄白:常见于天庭、鼻柱两侧,或颊部表现较明显,其面色苍黄滞而不华为脾虚失运;面色晄白为肺虚卫气不固。两色兼见者为脾肺俱虚之证。
沈凤阁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作者:马登尚  来源:四川中医杂志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慢性病  胃炎  中医药疗法  沈凤阁 
描述: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临床以胃痛、脘腹胀满、泛酸、暧气为主症,属于中医学的胃痛、脘痞范畴.沈凤阁教授在治疗内科疑难杂病中.曾遇很多慢性胃炎病例,现将其诊治经验
周鸣岐老中医治疗皮肤病的经验简介
作者:张洪恩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常见皮肤病  白鲜皮  中医治疗  清热解毒  血虚生风  蛇床子  地肤子  滋补肝肾  当归  苦参 
描述: 周老行医四十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皮肤病的治疗亦有其独到之处。现将周老治疗几种常见皮肤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湿疹重在风与湿热、毒、燥、痒、须辨清湿疹是常见的皮肤病。周老认
刘韵远老师对小儿舌面红点的观察经验
作者:刘玉英  来源:北京中医杂志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验总结  恢复期  实践证明  临床实践  内伤疾病  舌面  观察方法  性疾病  小儿  老师 
描述:宜选择光线充足之处,不宜在暗室或灯光不足的地方进行。最好在饭前进行观察。先令舌体放松,不要用力,使其自然慢慢伸出,与唇相齐或稍突出为度。伸出时间不宜过久,以免促使颜色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