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19)
期刊文章(249)
学位论文(10)
会议论文(3)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41)
地方风物 (13)
非遗保护 (10)
地方文献 (8)
宗教集要 (6)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2(62)
2011(89)
2009(54)
2008(40)
2002(8)
2001(15)
1999(15)
1997(4)
1995(4)
1993(6)
按来源分组
云南日报(52)
铜川日报(44)
临川晚报(4)
研究与辅导(1)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广东审计(1)
国际金融(1)
能源评论(1)
抚州师专学报(1)
城乡建设(1)
论司马光的经济法制变革思想:兼论与王安石变法思想的异同
作者:李胜渝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司马光  经济法制  变革思想  王安石  变法思想  儒家思想  理想主义 
描述:司马光与王安石不仅是同僚,而且是朋友。两人入仕之后,“比肩并进”,但由于他们各自思想的特点,哲学思维的根本不同,终究使他们在变法问题上分道扬镳。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着重阐述司马光的经济法制变法
发展合作经济应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出路
作者:暂无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农”问题  中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合作经济  土地产权 
描述:发展合作经济应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出路
发展循环经济应是技术先行,还是制度先行?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城市金融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  “循环经济  技术创新  发展  现实条件  制度  体制创新  能源综合利用  清洁生产  环境检测 
描述:济的原则就可得以贯彻落实。这种说法很难行得通.对具有许多现实条件约束的中国而言,循环经济最需要的应该是体制创新,而不是技术创新。
滨水城镇低碳发展的路径选择:以湖北王英为例
作者:李红 宋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  水库  水库  城镇  城镇  地表水浅层地热能  地表水浅层地热能 
描述: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在满足能源需求前提下,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进而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湖北王英为例,因地制宜地提出以地表水浅层地热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解决方案
阳新县王英新屋村环境污染防治机制研究对策与建议
作者:陈怡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环境污染  机制研究对策与建议 
描述:过从新农村建设中带有共性的,日趋突出的环境问题入手,就新农村建设如何把握环境、资源、社会三者的关系,如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进行调查.现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原因、环境污染对新农村建设的制约作用进行分析,提出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机制研究的若干对策与建议,为新农村的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长汀县濯田永巫村农民陈道发忙着翻犁烟田
作者:黄晓彬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近日,长汀县濯田永巫村农民陈道发忙着翻犁烟田,做好改种优质水稻的准备。长汀县对受灾严重已绝收的烟田和洪水冲毁的水稻田 ,农技部门指导农户及时改种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或白萝卜、荷兰豆、甘薯
摸黄蚬 明中心实验校区501班小记者 傅涵琪(证号0
作者:暂无 来源:宁波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初春的一天,我们去摸了黄蚬。 借一个盆,我和姐姐、妈妈等人一同奔向水库的堤坝。堤坝上有许多凹槽,突然,从我眼前闪出一个类似贝壳、小小黄黄的东西,我赶紧把它摸上来。哦,这就是黄蚬呀!大家不约而同挤到我们这一条水槽两侧。只见妈妈一边接着大家递过来的黄蚬,一边用手仔细地在水中摸着。而我被他们挤了出来,只
家和万事兴——阳长堰塘村何涛夫妇持家创业点滴
作者:暂无 来源:纳雍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 潘胜中 2001年,阳长堰塘村精明能干的何涛与贤淑美丽的范云梅喜结良缘。从此,他们便成了村里的“名人”,村里有年轻夫妇吵闹,老人们总喜欢用何涛、范云梅夫妇的事迹说服他们。 新婚燕尔
“何源模式”:党群合力谋发展——金溪县何源党员群众联合创
作者:温凡  来源:江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何源模式”:党群合力谋发展——金溪县何源党员群众联合创
山沟沟里的幸福生活:――金溪新农村建设试点何源孔坊村掠影
作者:邓兴东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近日,笔者来到位于金溪县东北部的何源孔坊村。此村距离县城34公里,在大山深处。对于山村,人们很自然就联想到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贫困不堪等景象,然而孔坊村却不这样,来到该村的田间地头、村民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