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仲永[北宋]王安石
-
作者:暂无 来源:牛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读经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
-
北宋政治文化与王安石变法
-
作者:王荣科 来源: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政治文化 体系文化 政策文化 政治过程文化
-
描述:形成相应的新的政治文化 ,因此难以得到广泛认同与支持
-
王安石--北宋时期杰出的法家
-
作者:邓广铭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北宋时期 法家 儒家经典 自然观 董仲舒 地主阶级 思想理论基础 诸子百家 革新思想
-
描述:逐渐觉察到一些现实的社会政治问题,形成了革新思想。他反对董仲舒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谬论,指出:“尚变者,天道也。”“有阴有阳,新故相除者,天也;有处有辨,新故相除者,人也”。这种“新故相除”的自然观和社会观,是他进行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
-
北宋农民的阶级斗争与王安石变法
-
作者:史兵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大地主阶级 北宋中期 变革时期 吴起变法 中国封建社会 农民起义 司马光 北宋王朝 半自耕农
-
描述:的革命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属于另一种类型,它是在我
-
王安石保甲法于北宋军事实力的提高
-
作者:莫颖余 来源:华人时刊(中旬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保甲法 王安石变法 军事改革
-
描述: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北宋的军事实力.
-
北宋老学初探
-
作者:詹刚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宋文学 老学著作 心性学 苏辙 王安石 《老子注》
-
描述:。其中的“性”论基本上来自佛教,而修养论则多为禅宗止观说与庄子“坐忘”、“心斋”说的结合,其所追求的境界则多为庄学与先秦儒家所追求的境界的融合。 北宋老学除心性学特征外,也有一些其它风貌。王安石与司马光
-
毁誉从来不可听 是非终究自分明:论《警世通言》中的王安石
-
作者:栗文杰 来源:科教文汇·上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 王安石 王安石 文学 文学 历史 历史
-
描述:在《警世通言》中有两篇描写王安石的文章,一篇是《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另一篇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两篇文章对同一主人公王安石一贬一褒。本文通过对《警世通言》编纂目的及这两篇文章创作背景的分析,论述
-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究自分明:论《警世通言》中的王安石形象
-
作者:栗文杰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 王安石 王安石 文学 文学 历史 历史
-
描述:在<警世通学>中有两篇描写王安石的文章,一篇是<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另一篇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两篇文章对同一主人公王安石一贬一褒.本文通过对<警世通言>编纂目的及这两篇文章创作背景的分析,论述
-
笔墨一二见精神:《答司马谏议书》中的王安石形象
-
作者:周洁 来源:新语文学习:高中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精神 形象 笔墨
-
描述:《答司马谏议书》虽非常简短。却体现了王安石对于事业的坚持、坚守和坚定。千年之后再读这封信,依然能窥见王安石的精神。德量汪然如千顷之陂
-
王安石集
-
作者:[宋]王安石 来源:三晋出版社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古典散文 古典散文 作品集 作品集 中国 中国 北宋 北宋 宋词 宋词 选集 选集 古典诗歌 古典诗歌 作品集 作品集 中国 中国 北宋 北宋
-
描述:王安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