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曲《牡丹亭》的叙事结构
-
作者:王如丹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叙事结构 昆曲 《西厢》 汤显祖
-
描述:明代汤显祖《牡丹亭》甫一问世,就受到了当时民众的热烈欢迎,从沈德符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一句,便可略窥当年盛况。然而真正的经典更经得住时间的检验,《牡丹亭》在历经了数百年
-
汤显祖泪洒“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中学生·初一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汤显祖泪洒“牡丹亭”
-
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
-
作者:郭文瑞 来源:晋阳文艺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
-
《牡丹亭》取材于佛教名著
-
作者:查德元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名著 佛教 取材 《游园惊梦》 《西厢》 代表作 汤显祖
-
描述: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笔者沿着作者提供的线索,翻阅了唐代高僧道世撰写的《法苑珠林》,果然见其中有两则十分曲折感人的轶闻轶事,将其意译如下:其一,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在任上将夭亡的爱女葬于城北。新任太守张世之的公子子长,年方二十,有一天,子长做了一个梦,梦见一美丽少女含羞地对他说:“奴是前任太守之女,因为心相爱慕,特前来就教。”一连数夜,都做同样的梦。后来,甚至在白昼,那少女也出现在子长面前。最后他俩私订终身,结成恩爱夫妻。可是,好景不长,一天,仲文派丫环打扫女儿坟墓时,经过从前小姐的住房,丫环顺便进去张望,偶然间竟发现她那已去世的小姐一只绣花鞋在子长的床底下。她十分吃惊,赶快取走绣花鞋向主人禀报。仲文看后亦觉事有蹊跷,就去拜访世之,把公子子长找出来盘问,秘密就这样拆穿了。但...
-
《牡丹亭》审美文化阐释
-
作者:杨洁 来源:大观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牡丹亭》 戏曲《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
-
描述:明代文学的典型代表是小说和戏曲,而戏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便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对《牡丹亭》的研究,此前已经有很多学者作过,而且取得不少优秀成果。但就笔者所看到的资料,发现很少有人对《牡丹亭》做
-
《牡丹亭》的几点思考
-
作者:左青英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生活经历 生活经历 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 实践指导 实践指导 文艺思想 文艺思想 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
-
描述:力源泉之所在就是言情。
-
寓“情”于“理”的《牡丹亭》
-
作者:王娟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情 理
-
描述:长期以来,在汤显祖剧作研究中,人们对《牡丹亭》"情"的理解,各不相同。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所欲建构的实际上是一个"合情合理"的爱情,而非以往论者所认为的"以情抗理"的爱情,是一种寓"情"于"理
-
浅析《牡丹亭》的情理冲突
-
作者:范香君 来源: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情理冲突 情理冲突
-
描述:《牡丹亭》借助爱情故事所表达的是情对理的挑战,理想对现实的反抗。但是作者在抒发"情"的同时却摆脱不了"理"的束缚,"情"与"理"的冲突贯穿始终。文章结合汤显祖"至情"观的创作理论,着重分析《牡丹亭
-
论汤显祖《牡丹亭》的“情”与“理”
-
作者:张志凌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情 情 理 理
-
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汤显祖和泪写就《牡丹亭》
-
作者:李新 来源:读读写写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戏剧舞台 戏剧舞台 青木正儿 青木正儿 日本学者 日本学者
-
描述:汤显祖名作《牡丹亭》一问世便轰动文坛,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演出时出现万人空巷盛况。日本学者青木正儿赞誉他是“戏剧舞台上空永不陨落的巨星——东方的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