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官新义》字说辑录
-
作者:周玉秀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辑录 新义 《字说》 王安石 学理论 材料 注解
-
描述:《周官新义》字说辑录
-
《何澄》一书的贡献
-
作者:暂无 来源:太原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李国涛
据2011年的阅读体会而言,我以为年末所读的苏华、张济合著的《何澄》(三晋出版社,2011年10月)是一部很有历史价值的书,于学术有贡献。它证明,辛亥革命史、中华民国史和现代地方志里面,有待发掘的人物和问题真是不少。不用理论论证,他们写出的,也就是他们发掘到的——何澄。他是此书传主,何澄,
-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法治社会
-
作者:黄朴 来源:法治与社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法治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者 《周礼》 各尽所能 和谐相处 人类社会 柏拉图
-
描述:《周礼》云:“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柏拉图认为“公正即和谐”,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提出“和谐制度”……显见,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是远古还是现代,构建一个富足祥和,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充满活力的社会,始终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梦想。
-
朱熹论修辞的本质
-
作者:李士金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修辞 朱熹 《朱子语类》 文学批评史 一以贯之 四库全书 《楚辞》 文学观 陆九渊 理想主义
-
描述:·文辞》中说: 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 噫!弊也久矣。① 程颐在《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中说: 作文害道否?曰:害也。凡为文不专意则不工, 若专意则志局于此,又安能与天地同其大也?②看这两位道学先贤对-味修辞作文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应该说片面性很大。但是如果处在实际的丰富复杂的社会中,他们的批评对于无视国计民生、专意夸饰文辞的舞文弄墨者而言,难道不具有针砭时弊的意义吗?片面的真理是掌握在他们的手中的!后来朱子为了解决修辞作文与社会目标的矛盾,一方面继承了他们对文之为文的终极目的的重视,另一方面又克服了他们在对待修饰文辞上的片面性。他说: 道外有物,固不足以为道;且文而无理,又安足以 为文乎?盖道无适而不存者也,故即文以讲道,则文 与道两得而一以贯之,否则亦将两失之矣。③ 道是包罗万象的宇宙、社会、人生之道...
-
论周礼的本质及与刑的关系
-
作者:金小群 姜鑫焱 来源:才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周礼 构成部分 社会现象 原始习俗 习惯法 无阶级社会 法文化 社会分裂 基本的
-
描述:礼是古老中国最基本的社会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法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礼起源于无阶级社会的原始习俗与宗教,是祭神致福的一种仪式,所谓"礼,履也,所以祭神致福也。"礼的形成是社会分裂为等级之后,在原始
-
陆九渊论"心"的本质
-
作者:郑传芹 来源: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性 哲学心理学
-
描述:。
-
养生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
-
作者:金香兰 于友华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中医养生理论 中医学理论 环境与健康 饮食卫生 中国传统文化 理论体系构建 理论与方法 养生学理论 总结 自强不息 周易 周礼 中医理论 源于生活 饮水卫生 饮食健康 殷商时期 养生方法 养生保健
-
描述:,从而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理论的坚实基础。
-
构架新的领导管理科学理论
-
作者:夏禹龙 来源:中国企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被英国牛津出版社总编辑格伦认为是“非常绝妙的一本书”的《领导管理科学论》,由中国三株集团董事长吴炳新所著,由牛津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吴炳新先生写的《领导管理科学论》即将问世,要我写序言,我根据自己的体会写几句话。
改革开放以后,我比较早地接触研究领导学。1983年,我与刘吉、冯之浚等合
-
近期女性文学透视
-
作者:李正西 来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文学 女性作家 艺术个性 艺术思维 王晓玉 长篇小说 心理现实主义 王英琦 九十年代 男性作家
-
描述:本文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近期女性作家的创作,并从艺术思维的调整、艺术个性的展示、表现方式的多样几个方面概括了其新进展、新成就。
-
微观的体验与宏观的透视
-
作者:施议对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叶嘉莹 微观 教授 丛刊 代表性 晏几道 论词 学术界 绝句 国内外
-
描述:由缪钺、叶嘉莹两教授合撰的《灵谿词说》,自1982年第三季度在本学报及其丛刊连续刊载,至1986年底,计四十一篇、约四十余万字,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很大反响。在这期间,编辑部收到的专评及赏析文章共数十篇,现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数篇,拟分两期在本刊集中发表,总其名为《〈灵谿词说〉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