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晚明时期文学批评的主体认识
作者:孙蓉蓉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批评史  晚明时期  主体认识  精神活动  汤显祖  我国古代  文学表现  批评家  艺术情感  文学创作 
描述:力探索艺术的规律.这种主体认识使文学超越主体现实生存需要,成为显示主体本质力量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论北宋政治变革时期的文化
作者:李华瑞  来源:文献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变革时期  王安石  欧阳修  范仲淹  庆历新政  北宋  熙丰变法  文化革新  政治革新  义理之学 
描述:论北宋政治变革时期的文化
嘉祐、治平时期的欧阳修
作者:王晓薇 王嘉川  来源:扬州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庆历新政  治平  改革主张  改革派  士大夫  宋仁宗  翰林学士  变法派  王安石 
描述:宋仁宗后期、宋英宗初年的嘉祐(1056~1063)、治平(1064~1067)时期,庆历改革派重新上台执政,被认为是北宋王朝的"盛时"。但庆历新政前的各种危机与矛盾仍在继续,改革主张
王安石与变法时期的汴京诗坛
作者:马东瑶  来源:励耘学刊(文学卷)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汴京诗坛  文化视角  诗可以群 
描述:北宋熙宁、元丰时期,在王安石政治改革思想和诗歌观念的影响下,汴京诗坛的发展走向和诗歌特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采用文化学视角和"诗可以群"的理论,通过考察以王安石和新党作家为主的汴京诗坛的交游唱和
北宋熙丰时期的两府研究
作者:陈朝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熙丰  中书  枢密院  王安石  变法 
描述:,而且还要面对变法派内部成员的分裂与倒戈。王安石在位时期的二府关系,对抗多于合作,分歧多于融合。王安石第二次淡出政治核心舞台后,二府进入后工安石时代,二府之间已没有路线上的分歧,宋神宗已经完全学会帝王
专家:图案应是先秦时期一种纹饰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专家:图案应是先秦时期一种纹饰
北宋神宗时期对熙河地区的开发
作者:姚兆余  来源:开发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神宗时期  宋政府  弓箭手  黑河地区  开发措施  王安石变法  熙宁  森林资源  茶马贸易  军事防御 
描述:北宋神宗时期对熙河地区的开发姚兆余一、开发背景公元11世纪初期,在我国西北辽阔的土地上,秦陇以西地区散居着众多的"种族分散,不相统一"①的吐蕃部族。北宋政府为了有效地同。酉夏抗衡,积极推行"联蕃制夏
元明清时期的“西北水利议”
作者:王培华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北水利  徐贞明  徐光启  潞水客谈  修水利  时期  虞集  郭守敬  西北地区  《农政全书》 
描述:有大量荒地的北方官员和宦官的反对,西北水利最终没有完成,而只是成为这一时期江南人的一种理想。但是他们关于西北水利的理论,对今天西北地区的发展仍有借鉴意义。
唐宋时期政府对历书出版的调控
作者:周宝荣  来源:编辑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时期  历书  宋政府  图书出版  出版政策  王安石  司天监  雕版印刷业  《宋刑统》  出版活动 
描述:.因而历书的印量大,销量亦大.印卖历书的巨额利润吸引了大批书商,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历书出版,使历书出版在当时的整个出版活
秦汉时期两次大规模更改地名的比较
作者:徐鸿修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秦汉时期  行政建制  王莽改制  行政单位  《周礼》  县级政区  少数民族  “新”  客观规律  地名改革 
描述: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改变政区地名,主要是继承商勒变法以来扩地置郡的办法,在扩张领土的过程中同时推广郡县制。扩占一个地方,就在这个地方废除原来的诸侯以及与诸侯割据称雄相联的行政建制,改置为郡或具。从扩张到统一的过程,也就是推广郡县制和改变政区地名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从商勒变法后惠文王在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