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8)
报纸(36)
图书(5)
学位论文(3)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81)
历史名人 (63)
按年份分组
2014(18)
2012(6)
2011(15)
2010(22)
2009(23)
2008(7)
2007(7)
2000(1)
1984(2)
1959(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
戏曲品味(6)
东莞时报(3)
飞·奇幻世界(1)
戏曲艺术(1)
城市管理(1)
青年时报(1)
福建茶叶(1)
戏剧报(1)
浙江社会科学(1)
我辈钟情似此:《钗记》述评
作者:周秦 刘玮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钗记》  钗记》  汤显祖  汤显祖  李益  李益  霍小玉  霍小玉 
描述:钗记》是汤显祖"临川四梦"的第一梦,是他传奇创作步入成熟期的开始,也是作者借戏曲创作弘扬其"至情"之论的先声。本文是《钗记》评注的一部分,从其对唐传奇《霍小玉传》的改编入手,着重探讨该戏
钗记》:希望的春天之梦
作者:邹自振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钗记》  评价 
描述:汤显祖创作于南京时期的《钗记》,堪称"临川四梦"第一梦。《钗记》较好地继承了唐人蒋防传奇小说《霍小玉传》的现实主义精神,也体现了汤显祖的"情至观",鞭挞了封建权贵,歌颂了理想的爱情。综合评价
从《箫记》到《钗记》:汤显祖创作中“情”的演变
作者:李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箫记》  箫记》  钗记》  钗记》      怀疑  怀疑  确认  确认 
描述:箫记》,好友帅机称其为“此案头之书,非台上之曲也”。万历十五年(1587),汤显祖开始将《箫记》改编为《钗记》。本文是对汤显祖处女作《箫记》和“玉茗堂四梦”第一部《钗记》的比较研究。笔者
全裸的赵铭与裸模苏何异? 马善记
作者:暂无 来源:兰州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最近,“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运动”聘请赵铭为其公益形象代言,为女性的健康公益事业呐喊助威。然而,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恐怕就连赵铭本人都不得不承认,她的“粉红丝带全裸写真”尺度确实大得惊人,几乎一丝不挂,个别写真不过是多了一条薄薄的丝带而已。 诚然,粉红丝带是一场关爱乳房的运动,更是人们对健康
从《箫记》到《钗记》看汤显祖创作思想的变化
作者:王羽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箫记》  箫记》  钗记》  钗记》  创作思想  创作思想  汤显祖  汤显祖 
描述:在汤显祖不到30岁时,曾根据《霍小玉传》作《箫记》,但未成,十年之后,汤显祖在南京身居闲职,又作《钗记》。时隔十年的两部作品相比较,彰显了汤显祖的文学创作在审美原则、创作手段、艺术语言上所发生
汤显祖"情至"理念的发轫之作——论《钗记》对于《箫记》
作者:夏太娣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箫记》  箫记》  四梦  四梦  汤显祖  汤显祖  影响  影响 
描述:作为"四梦"之首,《钗记》毫无疑问是汤显祖的第一部成熟之作.在汤显祖的戏曲创作中所起的作用十分突出.《钗记》对于《箫记》的成功改写为后来三梦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首次标举了"情至"的旗帜
论汤显祖早期的政治倾向——以《箫记》、《钗记》为例
作者:朱仰东  来源:毕节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箫记》  箫记》  钗记》  钗记》  政治寓意  政治寓意 
描述:箫记》与《钗记》系汤显祖早年作品,两部剧作的创作经历标志其政治思想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即:从政治批判力度看,由借史隐喻转变到直书批判;从问题的解决方式看,由以暴易暴代替了宗教求索;从理想政治
事事求创新 泥土变黄金 □张铭 赵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工人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事事求创新 泥土变黄金 □张铭 赵
百般红斗芳菲:古代咏春诗词名句赏析
作者:金声 赵丽玲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词名句  咏春    成功地运用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温庭筠  辛弃疾  《宋四家词选》  王安石  描绘出 
描述:“一年之计在于春”,世人无不爱春光。然而,真正善于发现春光韵致的还是诗人。他们不仅用眼去欣赏美,而且还用心去创造美。多情的心孕育了无数姿态纷呈的诗花,灵巧的笔描绘出万紫千红的春色。当我们漫步咏春诗苑,领略其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会享受到更优雅更丰富的美。
箫记》未成与政治纠纷有关-与徐朔方同志商榷
作者:邓长风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居正  万历  汤显祖  朝廷政治  南京  徐朔方  玉合记  十七年  古籍出版  明代戏曲 
描述:事而止,足传于时。第予昔时一曲才就,辄为玉云生夜舞朝歌而去。生故修窈,其音若丝,辽彻青云,莫不言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