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5)
报纸(42)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89)
历史名人 (45)
地方风物 (3)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17)
2012(17)
2010(13)
2000(2)
1999(3)
1998(2)
1997(1)
1994(1)
1985(3)
1982(1)
按来源分组
青年文学家(2)
牡丹(2)
抚州师专学报(2)
湖南林业(1)
广安日报(1)
中国信用卡(1)
群文天地(下半月)(1)
群文天地(1)
植物杂志(1)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临川四梦》串台词欣赏
作者:黄文锡  来源:大江周刊(焦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汤显祖  牡丹  教授  欣赏  台词  朱丽叶  二手  个人命运  升丹 
描述:【一】学生甲:教授,您讲的太好了,汤显祖的"临川回梦",太叫人着迷了,难怪被人们称作"东方莎士比亚"!王教授:嗳,今晚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将要上海"回梦"折子戏精品,你们可以一饱眼福了!学生乙:教授,是哪回折啊?
凤舞祖国
作者:薛成海  来源:词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祖国  牡丹  黄河  神话  和谐  国歌  大海  黄鹤  百鸟  北疆 
描述:凤舞祖国
昨夜西风凋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马斯卡尼“乡村骑士
作者:蔡西民  来源:新民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昨夜西风凋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马斯卡尼“乡村骑士
“昨夜西风凋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作者:暂无 来源:作文素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蝶恋花》  晏殊  高楼  “有我之境”  颜色  “我”  愁情 
描述:晏殊的这首《蝶恋花》是怀人之作。全词带有秋日特有的悲凄颜色。多愁善感的墨客笔下,秋日是一种“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颜色”的“有我之境”。这首词的明显特征。就在于秋天所抹上的浓厚的感慨颜色.反映出“我”的愁情。
斑马线不应是“牡丹盛开的地方”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早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斑马线不应是“牡丹盛开的地方”
斑马线不应是 “牡丹盛开的地方”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早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斑马线不应是 “牡丹盛开的地方”
牡丹还魂--从青春版《牡丹亭》开始的“文艺复兴”
作者:李娜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汤显祖  文艺复兴  艺术家  牡丹亭  历史记忆  白先勇  文化使命  场景处理  综合艺术 
描述:与美的感动,拨动了国人沉睡于历史记忆中的诗心诗眼。
文杏牡丹自不同:论二晏词之异
作者:唐红卫  来源: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词  晏殊  晏几道  词作 
描述:二晏父子迥然不同的个性和遭遇导致他们词作中抒发的情感大相径庭。从二晏词作的字、句、篇三方面均可以看出,作为理性的诗人和人生的幸运儿,晏殊抒发的常常是带有人类普遍规律的闲愁;作为纯情的词人和人生的失败者,晏几道抒发的常常是一种不能自已的哀愁。
试论吴炳《绿牡丹》之喜剧冲突
作者:刘姿杏  来源:东吴中文线上学术论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绿牡丹  喜剧冲突  帘试 
描述:就是中国喜剧的精神。 三次会试是《綠牡丹》的重要关目,〈社集〉、〈严试〉将反面人物内在情绪与现实情境的冲突表现淋漓,而〈簾试〉更是本出靈魂关目,正反面人物的强烈冲突,制造许多深刻的对话与画面,而「綠
玉茗花开数牡丹:读上昆《牡丹亭》随想
作者:蒋凡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昆剧团  《牡丹亭》  演出文本  汤显祖  传奇  明代  表演艺术  演员  艺术风格  改编 
描述:上昆版的《牡丹亭》。共有三种不同的演出本一是基本上按汤显祖原作原样演唱的五十五折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