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8)
报纸(36)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6)
地方文献 (9)
宗教集要 (4)
才乡教育 (4)
地方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4(25)
2012(12)
2011(7)
2010(12)
2008(7)
2007(10)
2005(5)
2001(2)
1994(1)
1981(2)
按来源分组
广西教育(2)
语文教学之友(1)
重庆商报(1)
湖南教育(中旬刊)(1)
教学月刊(小学版)(1)
美育(1)
吉林日报(1)
文汇报(1)
浙江老年报(1)
闽江学院学报(1)
“体育课应是主课而非副
作者:暂无 来源:楚天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体育课应是主课而非副
文稿的写作格式与要求例谈
作者:李铁军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写作格式  五代十国  中央集权  知识结构  周世宗  北宋初年  学法指导  板书设计  分裂割据 
描述:文稿的写作格式与要求例谈
高中教师应是初中改的“局内人”
作者:暂无 来源:湖北教育(时政新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中教师  新课改  初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认识误区  高中教学  局外人 
描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推行了很多年,然而,很多高中教师对初中改仍感陌生,甚至对新课改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改生”存在认识误区,进而影响到高中教学。高中教师不应是初中改的“局外人”。
标教材中《北宋文官像》的疑惑
作者:丁要贤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官  北宋  标教材  王安石变法  1课时  教科书  新课标  人教社  武官  历史 
描述:在讲授人教社新课标教科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时,我对其中的一幅插图《北宋文官像》(P55,见左图)产生了疑惑。图像并不清楚,我不能作肯定的判断,但图中的官员似乎手拄宝剑
应用写作的教学应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作者:赖葵文  来源: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应用写作  改革与创新  目标  目的  教学内容  措施与方法 
描述:应用写作是我国高校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公共必修课。本文认为对这门的讲授,应视为一个系统的工程,主体应有这几个构件:一是落实"应用"的目标、目的;二是力求精当的教学内容;三是讲究实和活的教学
刍议初中语文新导入的策略
作者:王从强  来源:新课程(教研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导入新  导入  初中语文教学  调动学生  导入语  吸引学生  王安石  学习新知识  课文导入  孔乙己 
描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导人新极为重要.教师在一节开始的时候精心设计导人语,吸引学生进入到学习新知识的美好气氛中,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新导人的有效方法.
李浩 师德四维 比天大
作者:钟艺  来源:时代人物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师德  时代人物  大学生  高等教育  四维  高考制度  大学老师  人才培养  中国大学  服务社会 
描述:的研究,以唐代文学为核心,并逐渐过渡到对唐代文史和园林艺术,进而对整个中国文学进行点面结合的思考。
有效的阅读教学应是怎样的?--评《开国大典》同异构的两节课
作者:潘姚东  来源:福建教育(学前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开国大典》  异构  2009年  校本教研  农村小学  漳州市  研讨 
描述:有效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怎样的?这是我们一直在探寻的问题。漳州市普教室在2009年11月26日举行的“漳州市农村小学片区校本教研研讨会”上展示了两节质量较高的研讨,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值得
堂上播下发现和创新的种子
作者:王敏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新意识  发现  教师  王安石  课堂  大学生  语文课  两山  鼓励  保护 
描述:语文课需要发现,需要创新,这就如同王安石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营造的境界。"绿"是学生自身的发现和创新意识,"一水"是教师
"作文课"应是学生的"综合实践"
作者:王连蓬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文课  作文课  感悟生活  感悟生活  创新实践  创新实践 
描述:作文课程不应局限于课堂,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使作文课真正成为学生不断创新的综合实践,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