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4)
报纸(30)
图书(22)
学位论文(5)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74)
地方文献 (5)
宗教集要 (3)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35)
2013(5)
2011(11)
2008(10)
2007(7)
1998(6)
1997(6)
1994(13)
1987(3)
1974(2)
按来源分组
当代传播(2)
破与立(2)
文博(1)
语文知识(1)
财会月刊(1)
文学前沿(1)
北京市中国书店(1)
兰台世界(1)
岳麓书社(1)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酒精性肝硬化应是肝移植适应
作者:暂无 来源:河南医学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肝移植  酒精性肝硬化  非酒精性  人的生存  免疫抑制治疗  肝病患者  肝硬化患者  肝硬化病人  饮酒者  排异反应 
描述:989-1994年期间行肝移植的53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与48例非酒精性肝病患者进行了比较,分析病人的生存率、排异反应、感染、癌变、再移植、就业、婚姻状况及重新饮酒等情况。并对重新饮酒者和戒酒者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酒精性肝硬化病人与非酒精性肝病病人仅恢复就业情况有显著差异(分别为30%和60%)。32
张大千年谱笺三则
作者:王中秀  来源:新美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大千  李瑞清  展览会  上海画坛  同乡会  六朝  黄宾虹  广告  年表  作品 
描述:。这里指的史料,是即时记载而非前尘依稀下的口述。口述并非不可成为历史,那只是在史实湮没无存的情况下,不得已的补充。如果大半依靠这类材料而筑构一个人的历史,那就戏说多而
汤显祖诗澳门史
作者:黄鸿钊  来源:澳门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诗澳门史
《考工记》兵器
作者:顧莉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考工記  周禮正義  兵器新證  考古出土實物 
描述:篇章进行研究,以求对该兵器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随後以经文、鄭注和孙为重点,根据《考工记》篇章,对其中涉及到的兵器及其部件进行梳理,尽可能利用出土实物及其相关研究成果作出印证,且附上实物图片。对注疏
刘师培《周礼古注集》研究
作者:陈胤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注  郑注  今古文经说  兼通  丘甸  成同 
描述:有志於扶植微學,不讓「鄭學」獨尊;亦為此精神,所以反對經今文家以古文諸經為偽造之論,並以今古門戶之見為誡。《集》之作正為此番精神之充分體現。劉師培早年在《國粹學報》上為文,嘗為經今古文爭議而對當代
王安石与曾巩交
作者:刘成国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见  学术取向  性格因素  师道 
描述:,以及在二人交的过程中,王安石的性格因素之作用。
毛诗笺质疑--二南部分--
作者:黄焯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理志  孔颖达  王应麟  孔子  李氏  文王  毛传  古义  诗经  宋儒 
描述:右采获,由疑毛传未合经序之旨耳。只其揅之过深,求之地当,致有求合而反离,求密而反者。故宋儒讥其按迹以议性情(王应麟汉书地理志考证引李氏语),而清人复病其说之膠滞也(朱鹤龄诗经通义)。唐贞观中
论北宋朝廷对七经义的整理
作者:姚瀛艇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七经  北学  南学  《尔雅》  校定  北宋  《周礼》  《宋史》  《仪礼》  《孝经》 
描述:上,首尾共历时六年。其简单经过,散见於《长编》卷49“咸平四年九月丁亥”,《玉海》卷41《咸平论语正义》、《咸平孝经论语正义》、卷43《咸平校定七经义》;《宋史》卷266《李至传》,卷282《李维
《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举要》序
作者:郑子瑜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成败论  修辞  唐宋八大家  疏失  古文  沈氏  十二律  王安石  位置 
描述:按“洪钟”原作“黄钟”,为十二律之一,盖抽象律名,以对实物“瓦釜”,似未甚切,故为僭易“洪钟”。)夫驾罢
梅数枝透春息
作者:曾晴  来源:税收征纳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雪里开  王安石  姿态美  诗词歌赋  精神生产领域  武汉市  色彩美  地下大  赵孟頫 
描述:说:"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花木之中,梅花不仅色彩美、姿态美,而且尤以风韵美著称。宋代王安石《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道出了梅的气节,元代赵孟頫的梅花诗:"潇洒红梅似玉人,倚风无语澹生春。曲中桃李无非侣,梦里梨花恐非真",描绘了梅的神韵。古往今来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但均感不足以描绘梅花的全部风韵美。 武汉市春节前后虽未纷纷扬扬地下大雪,但春寒料峭,冷风刺骨,当曾晴看到迎霜破雪、充满生机的梅蕊时,感到格外振奋而寒意顿消。是啊,在冰中育蕾,在雪里开花,梅花的这种不畏寒威、独步早春的精神,历来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