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840)
报纸
(374)
学位论文
(43)
会议论文
(26)
图书
(2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74)
才乡教育
(145)
宗教集要
(54)
地方文献
(28)
非遗保护
(2)
地方风物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3
(65)
2009
(60)
2008
(42)
2007
(32)
2006
(28)
2004
(28)
1999
(41)
1998
(63)
1991
(21)
1925
(2)
按来源分组
其它
(71)
抚州师专学报
(59)
哲学论集
(4)
人文杂志
(3)
晨报副刊
(2)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国民教育研究学报
(1)
太平洋学报
(1)
剑南文学
(1)
全国新书目
(1)
相关搜索词
儒家
哲学
佛教
宋明理学
人与自然的直接关系
唯心主义
周公
宋代
现代
王安石
合下便是
王学统
美刺
兴
正统儒学
朱陆之辩
生平事迹
周礼
心学
唯心主义理学
天理
吴宗慈
李觏
陆九渊
禅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儒者
倡导
镰仓时代
首页
>
根据【检索词: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从董仲舒到陆象山】搜索到相关结果
1074
条
《庐山志》所载
佛教
人物辨误
作者:
滑红彬
来源:
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庐山志》
吴宗慈
佛教
辨误
描述:
吴宗慈编撰的《庐山志》是研究庐山文化的重要文献,文章对《庐山志》中有关
佛教
人物的部分资料进行了梳理和辨析。
李觏礼论思想的
哲学
思考
作者:
赖井洋
来源:
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哲学
哲学
中国古代思想史
中国古代思想史
描述:
李觏是北宋时期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是变革的思想,他的礼论也是变革思想中的主要内容,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论陆九渊对
佛教
哲学
的融摄
作者:
周叶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佛教
哲学
中国
哲学
描述:
不同。他的心学用佛学思想发展了孟子学说,是为了给
儒家
伦理道德找一个本体依据,是传统
儒家
所关注的天人合一问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的发展。 作为一代宗师,陆九渊所走的融摄佛学的路子,不仅在中国
哲学
发展史上
朱熹思想与
佛教
哲学
作者:
张荣明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思想
《朱子语类》
佛教
哲学
中国佛教
“理一分殊”
思想资料
禅宗
《五灯会元》
陆九渊
“心”
描述:
涉猎而讲究也”。综观朱熹的整个思想体系,受到佛道
哲学
评《
象山
派心学与文学研究》
作者:
祝尚书
来源:
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研究
心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象山
文学思想
陆九渊
朱熹
描述:
评《
象山
派心学与文学研究》
儒家
“经世”与王安石的“致用”
作者:
刘宇
来源: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
儒学
儒者
“经世致用”
“道”
王安石
描述:
儒家
的“经世”基于“知我者其天乎”的强烈信念,“致用”则是一种人文主义的使命感的体现。但是在封建的官僚制度运行中,“经世致用”实际上的运作与实践经历了极为不幸的命运。本文以王安石为例,剖析其与“经世
象山
“心即理”说的本体论诠释:[陆九渊]
作者:
董平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
心学
中国
宋代
描述:
象山
“心即理”说的本体论诠释:[陆九渊]
象山
学说的形成流传及影响
作者:
陈炎成
来源: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山
学说
陆九渊
陆
学
心学
本心
派别
开创者
流传
倡导
描述:
陆
姓兄弟,于是又称
陆
学。本文仅就
象山
学说的形成、流传和影响,述说一些粗浅的看法。
论儒、道、释文化对《牡丹亭》艺术境界的建构
作者:
杨玉军
来源: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
儒家
道教
道教
佛教
佛教
艺术境界
艺术境界
汤显祖
汤显祖
描述:
》人本主义的思想内蕴;
佛教
的生死轮回观念建构了《牡丹亭》生死转化的艺术情境。
宋代
佛教
与官府财政的关系——以曾巩与苏轼的见解为例
作者:
崔勇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苏轼
佛教
官府财政
描述:
事严谨与苏轼的放达宽容,曾巩的任职京师、编修史籍与苏轼的任职地方州府首长的经历,形成鲜明对照。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