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75)
报纸(60)
学位论文(7)
图书(6)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0)
宗教集要 (85)
地方风物 (8)
地方文献 (5)
才乡教育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41)
2013(19)
2009(12)
2007(8)
1997(6)
1996(6)
1995(5)
1989(2)
1986(4)
1985(3)
按来源分组
宁波日报(5)
文汇报(3)
读书杂志(1)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
老友(1)
江苏地方志(1)
志苑(1)
淮北晨报(1)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1)
中学语文(1)
人斧与西周官制
作者:蔡运章  来源:文物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早期  西周王朝  西周金文  职官  史学界  周礼  公族  官制  周王室  铭文 
描述:叶之器,是以西周之时实仅司徒、司马、司空三事执政,固未尝有《周礼》六官之事实也"。张亚初、刘雨同志因"大宗、
内蒙古东升铅锌硫矿床成矿环境及同生断裂控矿作用研究
作者:彭润民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正常层序  双峰式火山岩  张性裂谷盆地  同生断裂  狼山群  东升超大型矿床  内蒙古 
描述:内蒙古东升铅锌硫矿床成矿环境及同生断裂控矿作用研究
曾巩的“祷雨文”牵出鳝溪白马王“祈雨”历史
作者:暂无 来源:东南快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曾巩的“祷雨文”牵出鳝溪白马王“祈雨”历史
周代宫城制度中社朝寝的布局辨析——基于周代鲁国宫城的营建
作者:张悦  来源:城市规划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  宫城制度  《周礼》  鲁都曲阜 
描述:制度时期“择中立”的宫城 (甚至都城 )制度模型 ,期备一说
《王用文刻文丞相谒张许沁园春词题跋》
作者:陈维贤  来源: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潮州  书院  十七年  文天祥  苏东坡  重建  元代  总管  公元  吴澄 
描述:记,碑阴刻苏东坡《潮州昌黎昌韩文公碑》文。此二碑阴的词及文,皆王用文重建书
汤显祖以情演情的戏曲表演论——《宜黄县戏神清源师记》析探
作者:蔡守民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以情演情  修容修声  表演艺术  最高境界 
描述:汤显祖在 宜黄县戏神清源师记 中首创性地提及戏曲的表演理论 ,倡导以情演情 ,对演员的修养和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表述了独特的见解 ,其戏曲美学思想直接影响了潘之恒、袁于令和李渔 .
论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记》的戏曲理论史意义
作者:李小菊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形式  戏曲理论  神清  戏神  临川四梦  牡丹亭  踏谣娘  论述  杂剧 
描述:汤显祖(1550-1616)在戏曲方面取得的成就,历来以临川四梦尤其是《牡丹亭》闻名于世,而在戏曲理论方面的论述则主要体现在为数不多的几篇题词和诗歌中。从这个角度来讲,专论戏曲的《宜黄县戏神清源师
履职为民 凝聚图强:记人大代表、临潼区白村村委会主任王烈过
作者:暂无 来源:法治与社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村委会主任  人大代表  临潼区  实践“三个代表”  凝聚  调整产业结构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共产党员  重要思想  班子成员  实际出发  特色经济  小康生活  座右铭  团结村  群众 
描述:“人大代表不是摆设,而是要真正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白村委会主任、共产党员王烈过的座右铭。他坚持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团结村两委班子成员龙宏道、卢建军、贾悦堂、张世恩从白
周礼乐文明考论 增补本
作者:沈文倬  来源:浙江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礼乐  研究  中国  西周时代 
描述:周礼乐文明考论 增补本
社会变迁与知识分子的探索:以吴慈为例
作者:赵欢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描述:革命导师孙中山先生,在护法运动和北伐运动等政治活动中四处奔走,为孙中山的政治革命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寄希望于通过建立议会,实行宪法,以求达到国家民主的目的,然而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让其放弃了政治救国的想法,转而以创办工厂,开矿采矿进行实业救国。他先后筹办浙江长兴煤矿、湖北鄂城铁矿和江西乐平锰矿三个矿场,筹措资金,添置设备,本想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大干一场,终因时局动荡,外商毁约而停产。在国家遭受外敌欺辱,人民奋起反抗之时,他投身于国家的教育与文化事业中。为了不让人淡忘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他义无反顾地编纂《庐山志》和《江西通志》(稿本),为江西的文化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社会大变革的情况下,他与时俱进,顺应潮流,提出在面对社会变化中的独立见解,而且还主动地去适应这个已经变化的社会。他在社会变革中努力地提出自己的应对之策,并且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种变革,做出对社会有益的事。他的人生实践带有鲜明的时代痕迹,他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在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