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居易文集 图文版 4
-
作者: 唐 白居易 刘振鹏 来源:辽海出版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诗歌主张的提出者。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作品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提示了社会矛盾。
-
教坊记笺订
-
作者: 唐 崔令钦撰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 来源:中华书局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史 中国 唐代
-
描述:教坊记笺订
-
名家之误
-
作者:李敬尧 来源:作文教学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家 王安石 诗坛 杨柳 东湖 袁枚 唐
-
描述:清代袁枚,被誉为诗坛宗匠,然而亦存偏激之误。唐·刘威《游东湖黄处士园林》诗:遥知杨柳是门处,似隔芙蓉无路通。写望门遇阻,阻在芙蓉,而芙蓉生于东湖之上,实是湖
-
《题乌江亭》与《乌江亭》比较
-
作者:韩姝婧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题乌江亭》 《乌江亭》 王安石 江东 杜牧 唐 宋
-
描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宋·
-
论王安石绝句对中晚唐绝句的继承与变化
-
作者:刘宁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七绝 五绝 宋调唐音 艺术个性
-
描述:的特点而更富于变化。荆公绝句是宋代诗史上的独特现象。
-
简论唐人绝句的形成和发展
-
作者:吴代芳 来源:益阳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人绝句 七言绝句 律化 形成和发展 七绝 五言 初唐 短歌 胡应麟 《诗薮》
-
描述:《陔下歌》每句都有一个助词“兮”字,实际上是一首六言诗,而非七言短歌。王夫之《姜斋诗话》谓“七言绝句自歌行来”,刘永济先
-
李益的绝句初探
-
作者:张国伟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益 五言绝句 边塞诗 王昌龄 大历十才子 胡应麟 艺术特色 中唐 盛唐诗人 表现手法
-
描述:在《唐诗别裁》中说:“七言绝句,中唐以李庶子、刘宾客为最,音节神韵,可追逐龙标、供奉。”至于李慈铭在《越缦堂读书记》中,更是说:“若论绝句,则李十郎之雄浑高奇,不特冠冕十子(指大历十才子),即太白
-
略论杜甫对绝句的改造
-
作者:丁成泉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为六绝句 杜甫绝句 杜甫诗 七言绝句 王世贞 王昌龄 唐绝句 五言绝句 胡应麟 联系性
-
描述:的绝句,议者纷纷,訾议与指摘者居多。也有为之辩护的,却往往不能中肯。因此,怎样客观公正的做出评价,实有重新讨论的必要。訾议与指摘杜甫绝句最激烈者,可以王世贞、杨慎、胡应麟为代表,他们的主要论点摘录如下:
-
杜甫对绝句的创新
-
作者:吕思源 李伟梁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为六绝句 创新 杜甫 胡应麟 生命力 文学作品 传统风格 题材 社会生活 形式
-
描述:歧;而杜老的绝句正是创新之作,其影响是积极的,应予充分肯定。古往今来,凡是富有生命力的作品,肯定是创新之作。文学作品,唯有创新,才能经得起不断发展的社会检验,才能恒古生辉。杜老绝旬之所以能至今留传
-
谈杜甫的绝句
-
作者:寇养厚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绝句 清人 四川 江南 胡应麟 节度使 玄宗 毁誉褒贬 七言 唐音癸签
-
描述: 关于杜甫绝句,清人黄子云誉赞曰:“少陵七绝,实从三百篇来,高驾王(昌龄)李(白)诸公多矣。”(《野鸿诗的》)而明人胡应麟则说:“五七言(绝句)俱无所解者少陵。……少陵不甚工绝句。”(《诗薮》内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