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熙宁之争的性质刍议:从《答司马谏议书》谈起
-
作者:李贤臣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 司马光 历史文献 熙宁 宋神宗 吕惠卿 改革主张 反对派 参知政事
-
描述: 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是熙宁之争的一篇很重要的历史文献,对它的评价,关系到对当年变法斗争成败的认识。建国以来,此文一向被交口称赞,绝无异词。我们参照当时的背景,考查论战的双方,觉得其中虽有可取之处,但问题也相当严重。本文旨在通过这一历史文献的具体分析,进而对熙宁之争作出新的思考。
-
曲白相生 雅俗与共——《牡丹亭》文本语言风格刍议
-
作者:葛丽英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
描述:《牡丹亭》之所以在问世后产生了巨大影响。除情节、主题的原因之外,其鲜明的语言风格也是该剧为当时的读者群所广泛接受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笔者认为,《牡丹亭 真正的"无边文采"在语言风格方面表现为曲白相生、雅俗与共的多重风格的谐调组合。
-
刍议吴澄《不居集》理脾阴法
-
作者:李珊 卢玉 来源:现代中医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脾阴法 吴澄 不居集
-
描述:历代医家治脾胃,多重脾阳而忽视脾阴,迄清代吴澄<不居集>倡言理脾阴法,用药力避寒凉,详述芳香甘平之法,自成一家之言,弥补东垣脾胃学说之未备,与叶天士"养胃阴"之说相得益彰.
-
独创与局限——刘绍棠创作道路得失刍议
-
作者:赖瑞云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创作道路 乡土文学 作品 表现手法 反映现实 四十年代 作家 孙犁 中国古典小说
-
描述:似中重演。当近几年文坛出现了某种热衷于外国表现手法乃至民族虚无主义的热烘空气时,刘绍棠《蒲柳人家》式的大量运河篇章,也着实给人们别样清新的气息。然而,人们总也感
-
以科研促教学:元明清文学教学和改革刍议
-
作者:邹自振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明清文学 文学史 红楼梦 科研促教学 汤显祖 作品思想内容 戏剧 清代小说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
-
描述:不教,授学生以治学的方法元明清文学是一个十分宽广的领域,要了解它,是很不容易的。但由于教学的需要,又不得不思考有关的问
-
陆九渊书院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
-
作者:田莉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书院 书院教育
-
描述:方法。第五部分论及陆九渊书院教育思想及实践的影响和启示,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提出大学应以制造新思想、引领社会文明为使命,应该以培养“完人”为目标,还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批判精神为切入点。
-
虞集书学思想及书法实践研究
-
作者:谭国亮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 虞集 理学 书法实践 奎章阁
-
描述:”,“古隶为当代第一”。今人对此或不甚称赏,但在元中期他是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则是历史的真实。本文欲就虞集的书学思想及书法实践来探讨虞集在元中期书坛的地位。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元代理学的发展
-
龚廷贤对元气学说的实践
-
作者:郑廷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医药学文献 中医药学文献 名医经验 名医经验 医学家 医学家 历史 历史 原气 原气 中医病机 中医病机 温补 温补 补气剂 补气剂 治疗应用 治疗应用 医案@龚廷贤 医案@龚廷贤
-
描述:作中分析、梳理其对元气学说的继承和发展。龚廷贤的元气学术思想立足于对脾胃元气和肾中元气的认识。他认为脾胃元气充足则能运化水谷以充肾元,肾中元气充沛则能推动五脏功能活动。饮食劳倦、嗜欲伤脾、房劳伤肾
-
南宋陆门学者的教化理念与实践
-
作者:刘仪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南宋陆门 教化 理念与实践 陆象山 陆九渊 杨简 袁甫
-
描述:本篇論文便以南宋陸門學者作為主要的考察對象,將探討這個學術群體的思想與其社會實踐的關聯性。一般思想史對於陸學本心之說的批判,常說其流於空談、流於禪學,此乃單從思想史的角度而來的批評。但是,如此的批判對於南宋的陸門學者是否公平?從陸門學者在南宋社會教化的參與來看,言其學說流於心性、空談,則有欲加之罪之虞。畢竟,在爬梳過整個南宋陸學者在當代的教育實踐後,可以具體的看到,陸門與朱門或其他南宋的士人一樣,都有著濃厚的經世致用的理想並且也試圖將他們的學術理想落實於社會教化當中,而他們甚至還以此來批判佛教。
整體而言,本篇論文的探討,乃以陸門學者在當代的教化實踐作為討論的重心。前半部乃是介紹陸門學者對於當代社會的看法、以及其教化思想與方式的介紹;後半部則著重於陸門學者的教化實踐,即包括他們在個人教化與群體教化上的努力,各有何重要的實踐。在思想方面,陸門學者的教化思想乃根著於「本心」、「道在庸常間」的思想,這樣的教化理念,也深深地影響他們的教化實踐。特別是本心之說,陸門學者便常言「本心即道」、「吾心與聖人同」之語,其中乃隱含著某種程度的「大同意識」。所以,其對於平民教化的實踐,更可作為檢視其思想言論的重要指標。在爬梳過史料後,我們可以看到陸門學者對於地方教化的用心與重視,無論是居官或是居鄉的陸門學者,皆是盡其所能地參與地方教化的工作。個人的教化,他們以書信的往來、堂室的記銘、鄉賢祠的示範等作為教化個人的重要途徑;群體的教化,他們則藉由學校、書院教育以及平民教化等方面予以發揮。大體上,南宋的教育乃是走向「官學沒落,書院勃興」的發展,而在這樣的教育趨勢中,我們可以發現陸門學者多是適時適力的予以參與。陸學的思想並無阻礙他們對於當代官學、私學的參與,也並非像思想史所勾勒出那樣「一切講求本心」於是對於「外在學習」便予以排斥或拒絕的教育形象。再者,即便陸象山本人沒有親建一座書院,亦不能由此論斷象山對於南宋書院運動具有某種程度的排斥感。那麼,究竟該如何看待這樣的歷史事實呢?此便是陸門學者與書院運動一節當中所欲探討的重心。
至於在平民教化方面,本心說的思想仍深刻地主導陸門學者對於平民教化的工作。他們在平民教化的落實上,完全顯現出「道在庸常間」的教化思維。他們藉由日常生活的瑣事、民間所奉祀的人物,告訴百姓「道」的具體形象。身為一個地方官,勸農、諭俗乃是一個奉受皇命的循吏所該盡的責任。只是,由象山大弟子楊簡的勸農文,卻可清楚的看到陸門學者的勸農態度與其他地方官的不同。楊簡以一個堂堂地方首長的身份,主動拉近與地方父老的距離,整篇勸農文充滿著動之以情的言語,與一般制式的勸農文有著明顯的差異。至於在獄訟上,乃是以寓教於訟為主體,將陸學強調本心的教化思維,充份地表現在他們實際治獄的過程中。對於民間信仰,陸門學者也多採取包容的態度。大體上,他們對於民間宗教有著借力使力的教化理念,即深入百姓的日常信仰,從中啟發百姓的道心,告知他們生命福禍與本心之間的關聯性。最後在家鄉關懷方面,陸門學者同樣地以本心之說來釐清家鄉百姓的問題,無論是家鄉倫理的建立或是地方政治的改革,仍是以本心說為主軸。而對於家鄉公益活動的參與,陸門學者亦是積極的投入至其中,救荒、鄉曲義田的活動,都有著他們的身影。在在可以證明,南宋陸門學者的心學思想,仍是具有積極的落實性,一樣講求經世致用的作為。
-
刘衡吏治、法律思想及其实践
-
作者:陈维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刘衡 刘衡 吏治思想 吏治思想 法律思想 法律思想
-
描述:。 在对刘衡的吏治与法律思想及实践进行梳理与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一方面,刘衡所具备的品质与行政行为符合清代“循吏”的标准,也符合百姓心目中的好官的标准,这是他在地方吏治上获得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