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005)
报纸(470)
图书(143)
学位论文(132)
会议论文(8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338)
地方文献 (353)
地方风物 (73)
非遗保护 (32)
宗教集要 (16)
红色文化 (9)
才乡教育 (7)
文化溯源 (5)
按年份分组
2013(213)
2012(264)
2011(267)
2010(227)
2008(227)
2007(192)
2006(142)
2005(112)
1987(57)
1960(13)
按来源分组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5)
法律文化研究(5)
河北学刊(4)
城市规划(3)
档案学研究(3)
求索(3)
甘肃理论学刊(2)
青春期健康(1)
新远见(1)
广陵书社(1)
周礼末崩僭越在先:董家村、庄白、杨家村三处窖藏铜器组合所反
作者:李佳楠 段德新  来源:宝鸡社会科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窖藏  中晚期  西周社会  礼制  单氏家族  青铜器  周礼  组合  铭文  贵族 
描述:、四十二年鼎、四十三年鼎等器物都有内容极其丰富的长篇铭文 ,涉及西周社会土地制度、司法制度、对外战争
德主刑辅,道一风同:《周礼》所见古代地方首长的治政理念
作者:彭林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德主刑辅  周礼  理念  道德教育  民众  行政区划  原则与规范  地方  社会生活  教法 
描述:掌政典,主管军事;秋官大司寇掌刑典,主管司法;冬官大司空掌事典,主管工程;总称六典。
周礼兴衰影响下情爱婚恋的多重变奏:谈《诗经·国风》的婚恋诗
作者:张进科  来源:诗经研究丛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婚恋诗  爱情婚姻  周礼  诗经研究  女子  情爱  国风  诗歌  精神取向  礼乐文化 
描述:在对爱情婚姻的低吟高唱,体现出了彼此不同的精神取向和文化风貌:一是在周礼风范影响下的含蓄表
論井田制度的崩壞——國古代公社的解体
作者:徐喜辰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井田制度  古代公社  周礼  家族公社  孟子  郭沫若  土地占有  西周时期  解体  农村公社 
描述:,并且把凡是可以论证井田制度的文献材料,都一一加以否定说:“周礼是伪书固不可信。王制是汉朝博士造的,自然曾受了孟子以后的井田论的
《国语·齐语》的国、鄙组织考辨
作者:应永深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军事组织  民事  春秋时期  所记  齐国  国语  可靠性  战国  周礼  大夫 
描述:其间”(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67页)。本人考辨的结果是:《齐语》所记春秋时期齐国国中的民事、军事组织是可靠的;鄙的民事组织则有可靠的和不完全可靠之别。兹述如
郑玄《三礼注》的汉史资料[续]
作者:杨天宇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注  周礼  校勘记  郡国  饮酒  狱讼  原文  诸侯  卿大夫  礼记 
描述:田野之财用,以九功令民职之财用,”贡、赋及功各别,赋为口泉也。是以郑君引汉法,民年二十五已上至六十出口赋钱,人百二十以为算,
试析齐学与鲁学的一些问题 续
作者:金德建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鲁学  子思  中庸  孔子  孟子  学术文化  齐学  周礼  司马迁  战国 
描述: (下) 鲁学齐、鲁二地接壤,学术上容易得到交流机会,历来均被称为文明之邦,有共通的特点。但无容讳言,二地学术文化上的分歧,也非常突出。例如:一、春秋时鲁地孔子奔走,栖栖皇皇,求仕官职;战国时齐威王要求稷下之士“不仕而议论”,形成谈议风发,各显特色,却并不给以一官半职的政治
喜欢、敬佩与爱戴——日记的师德观察三部曲
作者:薛雨梅  来源:班主任之友(小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高为师  亲其师  学生  陶行知  老师  日记  观察  误人子弟  俗语  周礼 
描述:亲其师,信其道。——俗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陶行知教职,以安邦国,以宁万民,以怀宾客。——《周礼》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这样的称谓常令我惴惴不安,唯恐行为不端、误人子弟、愧对苍生
周礼的内部控制探析——兼议内部控制产生
作者:重庆工学院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内部控制课题组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周礼  内部控制  古代内部控制  现代内部控制 
描述:,以企业内部控制为主。
周礼辨土、辨物观念与生态秩序
作者:潘竹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原始农耕文明产生以后,农作物作为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直接决定着人类的生存状态,因此,农耕便成为原始文明的重要组成。农耕的结果是单一的粮食产出,它的过程却涉及到诸多文化的创造以至于文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