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关汉卿到李笠翁
作者:蔡平 俞慎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笠翁  关汉卿  王实甫  宾白  汤显祖  曲话  词曲  典型意义  剧情  观众 
描述:从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到李笠翁,这几位戏剧大师的共性大约有这样几方面: 一、他们的剧作都具有历史的典型意义——关汉卿的《窦娥冤》就是当时当地的绝响,是一出悲剧式的血泪控诉。在第三折那听了令人心碎
情之一字 遂足千古——谈昆剧电视片《牡丹亭》
作者:朱建明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上海昆剧团  电视片  柳梦梅  “理”  理与情  “情”  明代戏曲  汤显祖 
描述:构进行,有助于戏剧矛盾的展开;选折准确、精炼,剧情集中,场次严谨;戏曲
企业竞打“文化牌”
作者:阿里  来源:当代经济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牌  文化魅力  地方文化优势  苏区文化  文化含量  汤显祖  红军  《兰亭序》  企业家  富有文化 
描述:产品开发:发挥浓厚独特的文化优势 一件有着丰富文化含量,造型设计别致的商品,常会令人如沐春风,爱不释手,如今的许多企业家深谙此道。他们以创意开发产品,发挥各自浓厚独特的地方文化优势,使一批富有文化内涵的商品迅速打开市场销路。
浙江绽开十朵“小梅花”
作者:翟居雪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戏曲艺术  少年儿童  戏剧事业  浙江省  艺术素质  温州市  汤显祖  少儿艺术  《牡丹亭》 
描述:曾经是南戏发祥地的浙江,源远流长的戏曲艺术始终繁衍生息在这方沃土上,具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在邓小平同志关于戏曲“必须从娃娃抓起”的讲话发表后,更使他们对戏曲艺术的未来充满希望,十分重视对少年儿童
我好像上过剧专——无届受业
作者:黄宗江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骏祥  焦菊隐  我思故我在  莎士比亚  唯心主义者  国立剧专  唯物主义者  专科学校  亚里斯多德  汤显祖 
描述:我有不少相知师友出自“国立剧专”(今中央戏剧学院前身),其在粤校友赐寄所编“通讯”《南雁》,读来令我感触万千,信笔呼应,非诗非文,失韵失行,惟寄此情。其实我未上过剧专,我却感到真真切切地上过了。在北京一间临窗的小书斋里,三面墙围着我奶师恩师们的书籍:...
《牡丹亭·遊园》的艺术特点
作者:方步瀛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6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艺术特点  汤显祖  封建礼教  后花园  女主人公  剧作家  观众  幸福生活 
描述:弦心诵,直到今天还生活在舞台上,并由已故的天才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拍制成电影艺术片,赢得更广泛的观众的赞赏。我们无比优越的社会制度,给汤显祖这一部苦心经营的名剧增加了新的光彩。
论王骥德的欢剧批评
作者:夏写时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骥德  汤显祖  戏剧评论  万历年间  李卓吾  戏剧批评  戏剧创作  本色论  评论家  曲律 
描述:成就,一是李卓吾的戏剧批评,一是汤显祖的戏剧创作理论,另一就是王骥德的《曲律》。万历年间戏
总领风骚四百年,还魂一记至今鲜——谈谈《牡丹亭》在国内的影响
作者:罗传奇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领风骚  杜丽娘  临川  冯小青  娄江  剧坛  戏剧史  剧作家 
描述:汤显祖的光辉剧作《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爱情悲喜剧。当《牡丹亭》一问世,就以席卷天下之雄风,驰骋剧坛,光芒四射,把明代戏曲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
努力展现人物内心的美
作者:岳美缇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柳梦梅  文学价值  汤显祖  排练演出  古典名著  艺术遗产  戏剧家  内心情感  表演 
描述:招一式地反复教导过,同时我也看过不少同行和别的剧种的演出,为我这次扮演
瓷雕则作 大放异彩
作者:何念琪  来源:中国陶瓷 年份:196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作品  形象  我国古代  人民大会堂  陶渊明  汤显祖  民族英雄  瓷雕  文天祥  神话故事 
描述:本所雕塑组今年在为首都人民大会堂用瓷的创作中塑造了许多精湛的艺术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出现了我国古代江西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戏剧家汤显祖、诗人陶渊明的形象,塑造了象征着幸福和美的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天女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