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皆春园集叙》
-
作者:江巨荣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论语》 诗文集 万历 杂剧 中进士 《牡丹亭》 徐朔方 《邯郸记》 剧作家
-
描述:说《皆春园集叙》
-
历史优先性原则与小说史研究——评《中国言情小说史》
-
作者:元者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言情小说 中国小说史研究 优先性原则 《金瓶梅》 《如意君传》 文学史研究 中国古代 《牡丹亭》 汤显祖 《红楼梦》
-
描述:历史优先性原则与小说史研究——评《中国言情小说史》
-
阅读女人三章——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邹平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 杨贵妃 杜丽娘 林黛玉 爱与死 祝英台 走向死亡 汤显祖 女性形象 柳湘莲
-
描述:阅读女人三章──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邹平一、情圣一、艺术化人格林黛玉也许是你最喜爱的美女形象,因为她是虚构的。你一定听人说过,倘若真的娶妻,他不会要黛玉,而会要宝钗。你不必真的不信。语言在假设情景中没有意义,只是一种行为,表明他在说话。你可以让他...
-
中国文人的别号、斋号与主体意识
-
作者:赵佳聪 来源:云南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主体意识 别号 欧阳修 中国文人 陶渊明 红楼梦 冯梦龙 知识分子 居士 汤显祖
-
描述: 文人的别号、斋号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文明的产物,是数千年文化的结晶。研究这种似乎不起眼的文化形式,却可以探索到历代知识阶层(“士”)心灵运动的轨迹。别号、斋号中,蕴含着主体的社会意识道德观念、人格追求和审美意识。这是一个以小见大、颇有意味的研究课题。
-
《牡丹亭记》与江西大余
-
作者:熊承忠 岳忠唐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南安 大余县 汤显祖 江西 太守 徐闻 柳梦梅 园林 至情
-
描述:更而演之”之说;还有的专家考证《牡丹亭记》传奇很可能出于明何大抡《燕居笔记》卷九之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这些都是可信的。值得注意的是“稍为更而演之”绝不是参照别人的作品信手挥来。“更”、“演”
-
《元曲选》的历史命运
-
作者:邓绍基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曲选》 中国古典戏曲 汤显祖 元杂剧 元刊杂剧三十种 历史命运 元刊本 元明杂剧 古今杂剧 太和正音谱
-
描述:明人臧懋循所编《元曲选》,是一部著名的元杂剧总集,对元杂剧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但晚近不止一位中国戏曲史研究家,对《元曲选》持严厉的批评态度。其间既有前代传统看法的影响,也有当时治学特点的绾摄。
-
情感与形式--看《换个活法》的两点感受
-
作者:郭夫郁 来源:中国电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感与形式 画面造型 明暗对比 艺术作品 电视剧 艺术家 艺术表现 《罗米欧与朱丽叶》 艺术追求 汤显祖
-
描述:最温馨的港湾、最凶险的飓风、最神秘的“百幕大三角”,也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家们最钟情的表现对象。说白了,爱情题材既是永恒的题材,又是熟透了的题材。想在这个领域中出新、抓人,比前些年闯禁区的难度还要大,不仅要有勇气,更需要艺术家的才气与能够出新
-
不知情之所自来
-
作者:叶涛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演员 不知情 戏剧表演 自来 下意识 表演理论 角色 艺术创造 精神状态
-
描述:.为旦者常自作女想,为男者常欲如其人.其奏之也,抗之入青云,抑之如
-
以假掩真,还是美真丑假?——《红楼梦》真假二字考辨
-
作者:徐又良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汤显祖 真假 曹雪芹 社会现象 表现形式 作者 意识形态 矛盾冲突 社会理想
-
描述:本身所写的矛盾冲突本质上是“真”与“假”的冲突。
-
光照临川之笔——试析临川对联文化的群众根基与历史渊源
-
作者:范锦文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联文化 历史渊源 临川文化 临川市 试析 根基 赣抚平原 汤显祖 张居正 王安石
-
描述:“岿岿羊城育人杰;滔滔汝水自风流。”这是在江西省临川市流传已久的一副古对联。始建于公元1996年的临汝县,后改为临川市,公元762年,城址由赤岗迁至羊角山,临川又别称为羊城。它位于赣抚平原,历来以“钟灵毓秀”之地闻名遐迩。早在初唐年间,王勃就在《滕王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