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3130)
报纸
(2026)
学位论文
(120)
图书
(65)
会议论文
(37)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23)
历史名人
(1447)
文化溯源
(4)
地方风物
(1)
非遗保护
(1)
红色文化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
(549)
2013
(343)
2011
(457)
2007
(325)
2000
(69)
1996
(47)
1995
(38)
1983
(44)
1982
(43)
1980
(23)
按来源分组
博览群书
(9)
戏曲研究通讯
(6)
江西戏剧
(4)
江海学刊
(4)
商业文化
(4)
剑南文学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3)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南京农专学报
(1)
相关搜索词
刘晏
刘敞
《舆地纪胜》
古书
周易
创作实践
史料
商榷
情感
王安石
唯心主义
中西哲学的会通
牡丹亭
外物
园林
佩兰
五谷
大起大落
心态结构
积累率
古代诗文
杨注
比较研究
个性化语言
复耕
备课
孝
妻子
地理志
首页
>
根据【检索词:读《牡丹亭》札记】搜索到相关结果
1447
条
越拘挛之见 破常行之法——曾巩《救灾议》阅读
札记
作者:
朱尚贤
来源:
吴中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阅读
札记
论议
远虑
灾民
耕桑
久行
文势
货贿
先王
描述:
曾巩的《救灾议》是一篇超出常人见识的论议文。在这篇论议文中,曾巩不仅批判了无益于救灾补败的常行弊法和拘挛之见,又提出了足可以“救其患”、“复其业”的良策,充分体现了曾巩匡时济世,为天下计的政治理想和深邃目光,还显示出曾巩论议笔力雄赡的特色。
思致明晰 立言有体——曾巩记叙散文阅读
札记
作者:
朱尚贤
来源:
吴中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思致明晰 立言有体——曾巩记叙散文阅读
札记
蓄道德而能文章,察时弊而敢谏诤(曾巩杂著阅读
札记
)
作者:
朱尚贤
来源: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蓄道德而能文章,察时弊而敢谏诤(曾巩杂著阅读
札记
)
读
曾巩之“书”与“序” ——名著浅
读
作者:
躲斋
来源:
新民晚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读
曾巩之“书”与“序” ——名著浅
读
读
曾巩之“书”与“序”——名著浅
读
作者:
躲斋
来源:
新民晚报美国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读
曾巩之“书”与“序”——名著浅
读
关于郑玄注释中“
读
为”“
读
如”的再思考
作者:
张能甫
来源:
古汉语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注》
郑玄
《周礼》
“读若”
《仪礼注》
语言环境
释义
拟音
术语
《礼记注》
描述:
关于郑玄注释中“
读
为”“
读
如”的再思考张能甫“
读
为”、“
读
如”这两个术语,前人如段玉裁、王力、洪诚等都有研究,但是都不太令人满意。段玉裁在他的《周礼汉
读
考》中,严格确定了这二者的区别:“
读
为”表示易
《周礼》汉注“
读
为(曰)”、“
读
如(若)”新探──略兼及《
作者:
江中柱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若”
《周礼》
《说文》
假借字
多音多义字
段玉裁
拟音
训诂术语
《古代汉语》
《说文解字注》
描述:
《周礼》汉注“
读
为(曰)”、“
读
如(若)”新探──略兼及《说文》“读若”例江中柱读书治学,必先正字、明字音、了解文籍中的字是正字还是假借字。西汉时,一般用直接注释的方式来表示,不用术语,不作特定
精警篇章传汗青——
读
王安石的《
读
孟尝君传》
作者:
潘维
来源:
语文月刊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精警篇章传汗青——
读
王安石的《
读
孟尝君传》
唐诗新
读
王安石出城
作者:
暂无
来源:
春城晚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 罗从政 庆历二年,王安石进士高第,出任淮南节度判官。王安石此时只有22岁,可谓少年得意。 初入官场,官署中繁冗琐碎的事一件接一件,压得喘不过气,哪有当初每天读书、游玩的日子好过啊!不但事务多,初任到此,没有一点人事基础,年少的王安石还没通晓世务,和上司、同僚的关系也不和谐。郁闷至极,自然就想
游华阳洞
读
王安石
作者:
暂无
来源:
苏州日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黄建萍 苏州的寒山寺,因唐朝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而名扬天下,同样,含山的华阳洞,也因北宋王安石的一篇《游褒禅山记》而遐迩闻名。 千年等一回,公元1054年4月,褒禅山迎来了34岁的王安石,时任舒州通判3年期满,在返乡省亲的途中,欣然偕两友两弟,手持火把同游华阳洞,惜乎,未走完全程,好在,留下千古
首页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