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会谈解读 连会:各以发言作对话 吴会:作了三四轮交流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吴伯雄记者会后,中国国民党副秘书长、前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与部分媒体记者就“吴会”具体成果作了一些细节交流。 张荣恭说,比起3年多前的“连会”,这次的“吴会”交流更加顺畅:“连会”中
变中求不变——论应麟对诗史的诠释(附:“诗薮”与应麟诗
作者:陈国球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变中求不变——论应麟对诗史的诠释(附:“诗薮”与应麟诗
《列朝诗集小传》“应麟条”辨析——兼谈应麟的历史评价
作者:王明辉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应麟  诗薮  钱谦益  列朝诗集小传 
描述: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对应麟评价极低,但影响极大,后世关于应麟及《诗薮》的评价大体循钱之论,这对正确认识应麟及《诗薮》颇为不利。其实,钱批评的主观性太强,不应成为学术评价的主要依据
应麟的小说辨伪得失考论:兼论应麟辨伪方法的得失
作者:许彰明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应麟  小说  辨伪 
描述:的不科学性,又导致他在小说辨伪的过程中存在主观臆断性、随意性,甚至对同一本书前后相互抵牾等种种不足。
应麟《甲乙剩言》论略:兼论应麟的小说史料价值观
作者:许彰明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应麟  《甲乙剩言》  小说史料观 
描述:上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体现其对小说作品内容所蕴含的史学品格的认识;另一方面,又体现其对小说文体的独特认识。
玉昆其人其画:兼谈玉昆与周亮工的交往
作者:吕晓  来源:收藏.拍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交往  明末清初  《山水册》  中国美术  书画展  遗民  画家 
描述:到明末清初金陵画坛的研究,玉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画家。
布衣与学术:应麟与中国学术史研究
作者:王嘉川  来源:商务印书馆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应麟  人物研究  应麟  学术思想  研究 
描述:布衣与学术:应麟与中国学术史研究
应麟论魏晋南朝史学——明代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之一
作者:王嘉川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应麟  明代  魏晋南朝  史学评论 
描述:果代表了明代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水平。
明代浙东史家应麟生平考辨
作者:王嘉川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应麟是明代著名的诗学理论家,曾被当时学者誉为“近代谈诗集大成者”。但有关他的生卒年、字号及其与王世贞初次会面的时间、王世贞对他的影响等,涉及到他生平的一些最基本情况,后人竟也存在着失考、误断
伤寒学家希恕先生和刘绍武先生的对比
作者:石应轩 康淑香 李清峰  来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学家  伤寒学派  希恕  三部六病学说  刘绍武  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三定原则  定证定方定疗效 
描述:。他们的不同点: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证,而刘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病。老认为《伤寒杂病论》存在着病一证一方证三级结构,而刘老认为《伤寒杂病论》存在着纲不系目的问题,他们认为六经的主方、主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