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841)
期刊文章(770)
会议论文(75)
学位论文(36)
图书(19)
按栏目分组
地方风物 (1085)
历史名人 (491)
宗教集要 (134)
地方文献 (25)
非遗保护 (3)
红色文化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450)
2013(159)
2012(186)
2011(176)
2009(62)
2007(45)
2006(42)
2004(31)
1995(19)
1987(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35)
铀矿地质(28)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7)
世界核地质科学(11)
地质力学学报(6)
地球(3)
科技创业家(2)
江苏地质(2)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1)
[个论]鄢烈专栏:“妨碍公务罪”不应是金箍棒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个论]鄢烈专栏:“妨碍公务罪”不应是金箍棒
游金门翟坑道 张铭清赞鬼斧神工
作者:暂无 来源:明报加西版(温哥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游金门翟坑道 张铭清赞鬼斧神工
楚简治狱文书研究
作者:葛英会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楚简  文书研究  读告  《三代》  司法官员  司寇  金钱借贷  《说文》  《周礼》  睡虎地秦简 
描述:楚简治狱文书研究葛英会《包楚简》(湖北省荆沙钱路考古队撰文,文物出版社1991年10月第一版,以下简称《包》)一书刊布了湖北荆门包二号楚墓发现的战国楚简。作者对该墓出土的全部简文进行了系统
是“要有志”,还是“尽吾志”——《游褒禅记》主题质疑
作者:杨廷珺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  主题  锐意改革  预习提示  古文观止  思考  全文  教参  作者 
描述:不同的看法,窃以为《游褒禅记》虽然写有“学者”字样,但表达的其实是王安石在其后百折不挠地推行新法、锐意改革的决心。与其说全文着重强调的是“要有志”的观点,倒不如说全文处处体现了
断层是洒勒滑坡的基础,水和土体重力是它的决定因素
作者:查小刚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型高速滑坡  甘肃省  粘土岩  重力  新第三系  滑动速度  张性断裂  地震台  级阶  滑坡体 
描述:1983年3月7日17时46分46.5秒,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果园公社境内,那勒寺河北岸的洒勒南麓(N:35°33′40″,E:103°35′10″),发生了一次大型高速滑坡。它掩埋了洒勒、新庄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义诗意蠡测
作者:郭英德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品    禀性  荷花  李商隐诗歌  古代诗论  王安石  杜甫  天意  杜诗 
描述:诗,乃风人之绪音,屈宋之遗响,盖得子美之深而变出之者也。”(《李义诗集笺注序》)这里所说的“变”,不妨作变“正风”、“正雅”为“变风”、“变雅”来看。
《游褒禅记》和《石钟山记》文体辨异
作者:王嘉民  来源:青海师专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  石钟山  王安石  自然段  语文课本  演绎推理  写法  预习提示  作者  文字 
描述:
楚简所见邑、里、州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伟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史(一) 先秦至隋唐)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楚简  简书  政治系统  《周礼》  基层政区  隶属关系  下蔡  楚国  地域概念  出土文书 
描述:出土文书比历史文献更能真实地传递历史信息。本文根据包楚简所载资料,在探求简书资料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并参照文献记载,认为楚国地域政治系统呈现出复杂纷纭的现象,如邑、里应是并存于地方政区中的两种
天柱原本古南岳 皖省源头皖公
作者:郑炎贵  来源:旅游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南岳  天柱山  王安石  三国时代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黄庭坚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岗岩  《孔雀东南飞》  山岳型风景区 
描述:天柱原本古南岳皖省源头皖公○郑炎贵崇尚五岳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五岳之一者南岳尊号却有过变迁转移。坐落在今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境内的天柱山曾是早于湖南衡山的古南岳。据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
再谈我国第一次书厄问题——兼与李德同志商榷
作者:李更旺  来源:图书馆学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图书馆学研究  李德  我国古代  胡应麟  商鞅变法  秦国  史实  先秦  商榷  科研成果 
描述:据加以驳斥。李文最后说:“这并不是我囿于前说,缺乏创新,而是事实就摆在这里”。那好,我们就用史实来说明历史的真象吧。第一,李文首先例举隋牛弘所提的书之“五厄“,又举明胡应麟所补论的书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