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语文·惊梦》注商四则
-
作者:吴琼 来源:学语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语文 牡丹亭 汤显祖
-
描述:外研社《新编大学语文》教材所选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一出,有几则注释值得商榷。一、沉烟课文选自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的《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教材对沉烟的注释就沿用了该书,释为:沉香
-
理无情有说汤翁
-
作者:叶长海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情与理
-
描述:时表示了戏曲创作超越时空的巨大力量与极大自由。
-
“玉茗堂四梦”各剧题词的写作时间考
-
作者:黄仕忠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唐振吾 臧晋叔
-
描述:贬官广东时的所见所闻,断不可能成于万历戊子,故应以署作万历戊戌即万历二十六年(1598)者为是。因知臧本所署,出自臧氏个人推断;汤氏各剧的完成时间,需要重新考虑。
-
文学遗产第102期
-
作者:温凌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5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遗产 戏曲作家 牡丹亭 汤显祖
-
描述:谈“牡丹亭” "牡丹亭"是明代杰出戏曲作家汤显祖
-
阮刻本《周礼注疏》校读札记
-
作者:常相波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注疏》 阮刻本 文渊阁四库本
-
描述:阮刻本《周礼注疏》校读札记
-
比较朱熹与陆九渊读书法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
作者:陈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读书法 语文教育
-
描述:辩论批判、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笃实践履的学习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位教育家的观点有异也有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显示了两者观点的可借鉴处与局限性。本文旨在讨论朱熹与陆九渊的读书法对于当今中学
-
昔人已乘黄鹤去――读陶涵的《蒋经国传》
-
作者:申朝虹 来源:北海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小的时候,他在南方一个小镇平静地生长,周围是一些溺爱他的妇人。家里的母亲、祖母虔诚烧香拜佛,他的童年可谓充满宗教仪规。
十五岁的时候,他和友人在上海登上一艘苏联货轮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此去十二年之久,他不曾再践履中国国土。
1927年,他的父亲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清党行动后,他在苏联发表声明
-
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
作者:单远慕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单远慕
《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在变法期间写给右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一封复信。这封信简短有力,集中反映了王安石的法家思想和战斗精神。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一位有进步思想
-
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作者:暂无 来源:石狮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高深
王安石在这篇游记中说,有一次他同庐陵的萧君圭、长乐的王回、四弟安国、七弟安上,一起去游褒禅山的石洞,洞特别深,洞内黑暗且寒冷,问这洞究竟有多深,据说以前到这石洞旅游的人,都没有走到尽头,被称为“后洞”深处的情境,终不被世人所知。王安石这次与四位同伴游褒禅山石洞,是举着火把走向洞的深处的,愈往里
-
普世的才是美的:――读《王安石》札记
-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同门学长万斌生君赠我新作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尚未来得及细读,又参加了市委宣传部、省作家协会、省人民出版社、省社科院组织的出版座谈会,斌生嘱我作文评论,我不敢,我向来认为,只有时间才能对一篇作品、一部著作作出公允的评价。个人学陋,妄为评说,那是不负责任的。当然,直觉,第一印象总是有的。作为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