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889)
报纸(207)
图书(135)
学位论文(93)
会议论文(5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243)
地方文献 (68)
地方风物 (42)
宗教集要 (10)
红色文化 (8)
非遗保护 (5)
才乡教育 (4)
按年份分组
2014(182)
2013(116)
2012(172)
2011(166)
2010(129)
2000(37)
1999(31)
1982(28)
1963(6)
1960(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4)
知识窗(2)
当代职校生(2)
中国酒(2)
青少年日记(1)
公民与法治(1)
人事天地:人才资讯(1)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1)
青春期健康(1)
酿酒科技(1)
论北宋学者对汉唐经学的重新审视
作者:杨世文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之道  北宋  文化研究  孔子  儒家文化  王安石  儒者  宋代  危楼  注疏 
描述: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学就被作为统治思想。但是,儒学成为官学之后,也为其衰落埋下了种子。一方面儒学变成了神学,排斥非正统学说,失去了兼容并包的博大胸襟,阻断了吸收新思想、注入新活力的通路;另一方面儒学成为了经学,陷入了繁琐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泥潭。因此清儒方苞说:"由弘(案:指公孙
巴西海上深水区张性断层的体积解释技术
作者:Love F.R.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断层  深水 
描述:巴西海上深水区张性断层的体积解释技术
有助于张性岩区地震解释的横剖面复原和均衡
作者:暂无 来源:国外油气勘探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有助于张性岩区地震解释的横剖面复原和均衡
怎样解释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是遵守当量定律的?
作者:谢建康  来源: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氧化还原反应  克当量  当量数  定律  反应物  生成物  化学反应  电子  反应机理  反应历程 
描述:当量定律指出: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克当量数是相等的〔1〕.对于中和、置换等反应,遵守当量定律是容易理解的.然而,对一些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直接用当量定律来解释就较费解.我们举个例子
《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答疑
作者:暂无 来源:建筑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工程价款  发包人  承包人  合同法  纠纷案件  双方当事人  合同约定  垫资  合同无效 
描述:《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答疑
《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答疑
作者:暂无 来源:建筑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建设工程施工  合同纠纷  最高人民法院  法律问题  副院长  黄松  适用  案件  审理  建设工程质量 
描述: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质量合格的,也可参照合同约定结算工程价款问:按照《解释》规定,合同被确认无效,如果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可以参照合同约定结算工程价款,这是否违反《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关于无效
朱陆之争:宋儒经典解释取向的政治蕴涵
作者:任剑涛  来源:原道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经典解释  政治效应 
描述:子原则。两者都试图达到同时兼治人心-社会秩序的效果。在鹅湖之会,朱陆展示了各自的基本立场,其后各以师承长期延续。王阳明折中朱陆,但仍取孟学立场,经典解读服从于德性感悟。这两种取径,包含了
秦光荣李纪恒要求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穿有房住
作者:暂无 来源:春城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地震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省委副书记仇和立即作出部署,要求省、昭通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展开救助工作;省级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组,迅速赶赴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地震、国土、气象等有关部门加强监测和预警预报,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毒门”阴影笼罩品牌服饰 ■ 实习生 梁佩琦 记者
作者:暂无 来源:上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毒门”阴影笼罩品牌服饰 ■ 实习生 梁佩琦 记者
细雨湿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2007年高考试题对联
作者:孙晓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联  高考作文  无声  高考试题  唐诗  中国艺术  王安石  刘长卿  品格  境界 
描述:看到2007年高考北京卷的作文题目,感到很有诗意,令人产生无限遐想。作文原题为:"细雨湿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