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古典越女人
-
作者:君子 来源:新青年(珍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美 女性 陆九渊 象山先生 爱情故事 文章 洛神赋 时代特征 传奇 聊斋
-
描述:"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此语出自脍炙人口的《洛神赋》,古往今来,对女性之美赞叹之词无出其右。
-
古典诗歌也含逻辑
-
作者:唐金龙 来源:考试(高考语文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歌 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 相似之处 艺术形象 王安石 梅花 寒山 因果联系 事物
-
描述:鉴赏古典诗歌,人们一般能注意到其中的形象思维,并对此加以充分分析,却忽视对作品进行逻辑思维的分析,从而较难全面地理解作品的真正意蕴。形象思维不能排斥逻辑思维,而且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诗人对客观
-
中国古典法学的一些现实意义
-
作者:孙晓楼 来源:法学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背景 儒家 政治思想 中国历史 王安石 圣人 史学家 荀子 执行法律 管仲
-
描述:这一分珍
-
笑从双脸生——谈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
作者:史华娜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晏殊 《破阵子》 词赏析 主题 妇女形象 意境
-
描述: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
《伤仲永》之我见
-
作者:何良玉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仲永》 王安石 初中 语文 第二册 主题
-
描述:王安石写的《伤仲永》现编在初中语文第二册上。这篇文章意在劝告人们后天努力学习,主旨很好,不过把文章中有的语句放到社会生活中,放到整篇文章中去思考,我个人认为值得探究。如“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者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现在笔者谈谈几点想法:
-
毛泽东自评《回韶山》
-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韶山 胡乔木 庐山 七律 主题 黄鹤
-
描述:毛泽东致胡乔木信中说,庐山韶山两首七律"主题虽好,诗意无多,只有几句较好一些的,例如‘云横九派浮黄鹤’之类"。
-
周礼与《国风》中的爱情诗
-
作者:侯爱华 袁义方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国风 爱情
-
描述:;风诗中的爱情悲剧,大都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阻挠;弃妇诗,则是当时男尊女卑的集中反映。
-
烛光里的爱情
-
作者:廖方明 来源:家庭育儿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烛光 电子工程师 丈夫 生活 橘黄色 长沙发 保险 向家 黄鹤 蜡烛
-
描述:是电子工程师,业
-
《聊斋志异》的爱情描写与文化背景
-
作者:张筱梅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爱情描写 蒲松龄 明末清初 儒家思想 汤显祖 女子 杜丽娘 妇女观念 文化背景
-
描述: 《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其中最具清新色彩的是爱情描写。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但无论中外古今,关于两性爱情的文学形态,都受到社会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制约。蒲松龄作为一个长期受儒家思想浸淫的知识分子
-
爱情应是个性化的张扬
-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青年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爱情应是个性化的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