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548)
报纸(907)
图书(124)
学位论文(105)
会议论文(5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229)
地方文献 (391)
地方风物 (34)
红色文化 (21)
宗教集要 (19)
才乡教育 (16)
文化溯源 (13)
非遗保护 (11)
按年份分组
2014(392)
2012(337)
2010(334)
2008(268)
2000(124)
1995(98)
1985(49)
1983(50)
1962(6)
1961(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4)
江西社会科学(28)
文学遗产(22)
艺海(12)
江海学刊(4)
北方文学(下半月)(3)
天府新论(2)
新建设(2)
明道通识论丛(1)
新建设(哲学社会科学)(1)
论我国民族戏剧观的形成
作者:夏写时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观  戏剧文学  民族戏剧  我国古代  汤显祖  戏剧表演  审美特征  寓言性  戏曲  歌舞剧 
描述:所云戏剧观,是就个人而言,是个人的戏剧观。1962年4月,佐临同志在广州“全国话剧、歌剧创作座谈会”上就戏剧观作长篇发言,随后发言以《漫谈“戏剧观”》为题发表于同月25日《人民日报》。佐临同志说,在长期的戏剧发展过程中,“久而久之,好的、被肯定的经验积累得越来越丰富,成为珍贵遗产,流传后代。这份遗产,当它系统化了,变成体系了,就形成戏剧观。”戏剧观“不仅指舞台演出手法,而是指对整个戏剧艺术的看法……”佐临同志常称“梅兰芳的戏剧观”、“戏曲的戏剧观”,我个人认为,实际上说的就是我国民族的戏剧观,不知确切否?佐临同志基于推动话剧发展的思考,在与布莱希特戏剧观、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观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民族戏剧观某些实质性内容所作揭示颇具启示性,引人入胜。二十余年过去了,重视这
论中国演剧观的形成—兼论中西演剧观的主要差异
作者:夏写时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品格  十九世纪  十七世纪  汤显祖  中国艺术  戏剧文学  戏剧演出  演员  戏剧表演  舞台形象 
描述:演剧观成熟于十九世纪,经过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诸大师的总结,已成为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现代演剧体系。中国演剧观成熟于十七世纪,至今未经科学总结,正处于从古典演剧观向现代演剧观转化过程中。当前世界范围内,戏剧正努力改变自己以寻求新的地位。既然消除演出与观众的距离是不可能的,为满足与演出保持特定距离的观众视听需要而特有的戏剧艺术手段就无法抛弃,如此,戏剧舞台形象也就无法在与生活实际近似程度方面和电影,电视竞争。戏剧表演的出路何在呢?
明传奇兴盛原因初探
作者:维斋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剧本  明传奇  明代戏曲  汤显祖  士大夫  牡丹亭  明中叶  弋阳腔  主要形式  统治者 
描述:替代。传奇在我国剧坛上绵
清代戏曲作家事迹考略
作者:张增元  来源:文献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  戏曲创作  清代  著录  作家  戏曲音乐  汤显祖  国立北平图书馆  乾隆  戏曲目录 
描述: 本文所论及的清代戏曲作家,在各种戏曲论著中,多是生平事迹不详或无考的,小文对这些清代戏曲作家事迹,做了一些新的探索,难免有不当之处,希同志们指教。一、胡盍朋清代以来各种戏曲目录失载,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页一四三五据《国立北平图书馆戏曲音乐展览目录》著录其《汨罗沙》、《海滨梦》传奇,为
却愧王维旧雪图
作者:张发颖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维  文人画  牡丹亭  汤显祖  中得心源  曲家  梦溪笔谈  外师造化  南曲  浪漫主义 
描述:》: 醉汉琼筵风味殊通仙铁笛海云孤总饶割就时人景却愧王维旧雪图王维,是我国文人画的开山祖,善画
莎士比亚与曹雪芹
作者:刘炳善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曹雪芹  《罗米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戏剧家  剧作家  汤显祖  关汉卿  中国古代  中国古典戏曲 
描述:也许元代的那位“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的戏剧家关汉卿还要更合适。因为,关汉卿作为“书会才人”,身在“梨
试谈戏曲家的阮大铖
作者:季国平  来源: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阮氏  汤显祖  王思任  戏曲创作  戏曲家  创作思想  传统戏曲  中国戏曲  喜剧  虚构论 
描述:要“易歌演”的实践主张,以及“一笑有悟”的灵感论,也都是值得注意的。
田雯与《桃花扇》及其它
作者:蒋星煜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桃花扇  史料  孔尚任  都察院  山东德州  金陵  扬州  舞台演出  汤显祖  御史 
描述:孔尚任《桃花扇》卷首《本末》收录此剧创作经过、舞台演出史料颇多。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少司农田纶霞先生来京,每见必握手索览。予不得已,乃挑灯填词,以塞其求;凡三易稿而书成,盖己卯之六月也。很明确,《桃花扇》之所以能于康熙三十
古典戏曲大团圆现象一解
作者:黄荣志 徐正英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戏曲  《牡丹亭》  《西厢记》  功名意识  科举制度  汤显祖  《霍小玉传》  《琵琶  下层文人  《拜月亭》 
描述:古典戏曲大团圆现象一解黄荣志,徐正英才子佳人,密约偷期,私订终身,或才子落难,贫女相救,私结夫妻。然后,才子进京,状元及第,佳人苦盼到头,终成眷属。这几乎是我国古典爱情婚姻剧(尤其是才子佳人戏)的一种固定模式。这种大团圆现象,自从鲁迅先生提出批评以后...
古代曲论概说
作者:王卫民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曲论  古代戏曲理论  《西厢记》  《李笠翁曲话》  汤显祖  中国古典戏曲  《曲律》  王骥德  格律派  《中原音韵》 
描述:古代曲论概说王卫民我国传统戏曲是合歌舞、科白、故事为一体的高度综合性艺术。宋金时期,由唐、五代的优戏和歌舞戏,经过不断地融合、发展,形成较完整的北杂剧和南戏,至元代达到极为繁荣兴盛的局面。戏曲理论是戏曲实践的评论和总结。一般地说,理论落后于实践,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