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昱《关键词中国》序
-
作者:杨邪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 欧阳 出版发行 小说家 翻译家 语言 作家 诗歌 批评家
-
描述:言的《关键词中国》即将
-
浅析高考古诗词鉴赏方法
-
作者:陈星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词 鉴赏方法 表现手法 诗歌 高考 语言 注释 内心世界 杜甫 王安石
-
描述:高考中鉴赏古诗词的关键在准确地把握诗词的主题、意境。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先关注题意与注释,做到知人论世,然后才能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中所用的表现手法,确定诗歌的题材,真正地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
落落的步音 王谦宇书信残篇
-
作者:李颂璋出版人 来源:香港大道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王谦宇 王谦宇 书信 书信
-
描述:落落的步音 王谦宇书信残篇
-
王应麟《急就篇补注》及相关问题研究
-
作者:李小茹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急就篇》 王应麟 注释
-
描述:文主要对王应麟《急就篇补注》进行研究,并兼及一些相关问题。首先对《急就篇》的内容和价值作一简单的论述,然后重点分析它的版本流传情况。其次介绍王应麟的蒙学成就,阐释其著述蒙书的原因,认为王氏虽博学鸿儒
-
关注农民工就业 上 篇 促进有序流动 加强权益保障
-
作者:陈郁 来源:经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水屯镇乾坤门业的员工正在检查即将出厂的产品。近年来,驿城区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也为当地农民工就业创造了条件。 本报记者 李景录 通讯员 张湘军摄
江苏省建湖县振华密封工业有限公司工人孙士勇正在铁路吸污设备安装生产线检查即将出厂的
-
【展望】-进行篇:第三届“王应麟读书节”掀起美丽盖头
-
作者:暂无 来源:鄞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展望】-进行篇:第三届“王应麟读书节”掀起美丽盖头
-
语林偶拾-中学文言文中的语言问题
-
作者:林乐腾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文言文 主语省略 现代汉语 王安石 诸葛亮 孔子 刘备 养父母 第三人称代词 主题思想
-
描述:多、太露骨,那就不仅是孔子没有语言的艺术性而已。“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言止意不止,尤为极至。”就是这个意思。这样的文字,中学文言文中也有。周敦颐《爱莲说》寓哲理于比喻。牡丹喻寓贵者,菊花喻
-
周亮工《书影》的语言文字学史料价值
-
作者:周远富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书影 语言文字学史
-
描述:[摘要]周亮工的《书影》论述了研究语言文字学的意义和方法,讨论了相关语文学著作及其版本问题,提供了与汉语汉字相关的史料,分析了有关语言文字问题,反映了明季清初的小学风尚。
-
语言·象征——评杨克诗集《图腾的困惑》
-
作者:杨远宏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征 图腾 表达方式 诗歌语言 语言方式 民族 诗歌创作 中国诗歌史 石头 王安石
-
描述:个方向上都是同时性的。如果说王安石的“缘”,贾岛的“敲”,曾经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深刻事件有过不断的提示和照亮的话, 那
-
雕镂至极 渐近自然——《牡丹亭》戏曲语言“雕琢”论
-
作者:李晓刚 来源:陕西教育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戏曲语言 杜丽娘 女主人公 思想感情 《西厢记》 汤显祖 蜘蛛丝 《文心雕龙》 雕镂
-
描述:传统观点认为《牡丹亭》戏曲语言“雕琢”,不如《西厢记》语言自然、爽朗,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我个人认为,语言的“雕琢”,正是《牡丹亭》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首先,语言的“雕琢”,体现了作者对作品